“上海应急救援队要到受灾最严重、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按照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要求,连日来,从上海飞抵四川灾区的600人上海特警、消防抢险救援队,通过乘车、徒步等方式辗转震中汶川的重灾区漩口镇、水磨镇等地,搜救受困群众近300名,其中40余名生还。目前,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
1%希望要用100倍努力
“向峨乡可能还有生还者!”消息传来,上海市特警、消防抢险救援队员18日下午2时登上前往向峨乡的大巴车。
尽管18日早晨6时许,大多数队员才刚刚从震中汶川撤出。
地震的强大破坏力让山路变得崎岖不堪,记者乘坐的越野车时速仅10公里。下午3时许, 60多名特警、消防队员一抵达位于山坳里的向峨乡,便兵分多路,进入乡村、社区搜救生还者。
这个曾经充满绿色的小乡村,如今都已成为瓦砾,在乡间小道的两边,幸免于难的亲人们,依然希望瓦砾之下能够出现奇迹。在向峨乡爱莲社区一幢宿舍楼前,底层被完全震垮、下陷,原本5层楼高的楼房只留下4层。周围的老百姓说,住在一楼的“周老二”还没被救出来。来自闸北消防支队的黄文斌,将生命探测仪的触头缓缓放入下沉的一层楼房内,小心翼翼地监听着回音。十分钟、二十分钟……仍然没有任何音信。救援队员仍然没有放弃,转到这幢随时可能坍塌的住房后,踩着破碎的砖瓦,紧贴在颓败的墙面上,从另一个角度用生命探测仪小心检视掩埋在地底的情况。足足用了40余分钟,救援队员们才确认掩埋其下的人已经死亡。
距“黄金救援72小时”已越来越远,再次找到生还者的可能性很小,这样艰难的搜救值不值得?“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用100倍的努力去寻找!”救援队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要按照总书记要求,深入到乡、村、居民区搜救,寻找每一个可能的生命奇迹。
记者发现,不少救援队员的手套已经破裂。原来,在一些救援区域,由于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救援人员只能用手刨出被困废墟下的人员,一天刨坏几副手套是常事,甚至连美国进口、连刀都不能轻易割破的手套,也被救援人员磨坏。
14小时步行进重灾区
时间就是生命!根据全国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上海公安救援队刚到都江堰,就兵分两路,一路徒步前往映秀镇展开救援,一路沿都江堰至汶川的道路行进待命。
彼时的地震中心区域映秀镇,道路、通讯完全中断,谁也不知道情况如何。14日下午17时15分,280名上海消防官兵从都江堰的泥泞山路,向震中映秀镇徒步进发。从都江堰到汶川映秀的道路,一边是山,一边是江,沿途大小余震就经历了10次。在行至一隧道口转角处时,山上忽然滚下碎石,险些砸中队员们。队员们遇到险情时便排成一列跑步前进。救援队员回忆:“徒步前进时,我们一路上几乎没看到什么车,路上仍有些石头,特别是半夜,也能听到另一座山头隆隆的山体滑坡声,白天远看就像是黄色的瀑布一样,灰蒙蒙的。”
在挺进震中的道路上,队员们身负50多公斤的设备和器械。为减轻负重加快行军速度,他们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救援器材却是一件不少。
18日记者在上海抢险救援队员驻地看到,尽管已按要求从震中区域撤出,队员们的生活条件依然艰苦。在受灾较为严重的都江堰幸福镇,队员们在开裂的房屋旁搭起了帐篷,作为救灾期间的“家”,随时等候集结出击。今天凌晨6.0级的余震后接连下起暴雨,队员们的帐篷内外湿透,一夜无法入眠。可下午,一接到寻找生还者的命令,队员们用十几分钟吃完午饭,完成集结。
心跳声也能监听得到
“只要被困人员还能发出哪怕一丁点声音,甚至心跳声,我们都能监听到。”18日天下午,记者跟随上海特警、消防抢险救援队员进入万峨乡一所小学开展搜救工作。听附近老百姓说废墟下可能还埋有老百姓,救援人员立即用生命探测仪穿过废墟查找生命迹象。据了解,上海救援队携带的生命探测仪有音频、视频等多种,通过体温或细小震动还原废墟下的景象。
此次救援队携带了世界上最先进的4大类21种,6万件套,价值千万元的地震救援装备。此外,后勤保障部门还调集、采购了海事卫星电话、电动破拆工具、发电机、热成像仪、防割手套、撬棒、工兵锹、八角锤、粗麻绳、强光电筒、常用药品、医用手套、口罩等抢险救援急需物资。
首批通过直升机抵达的22名消防突击队员刚一抵达汶川,就用生命探测仪、混凝土链锯、气动破拆工具、液压破拆工具等救出一个深埋地下50多小时的女学生。昨天,消防队员又救出了被压123小时的蒋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