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中科院:各单位要用科技储备为抗震救灾提供支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19日   来源:中科院网站

    连日来,中国科学院密切关注灾情进展,加强统一协调和部署,全院抗震救灾工作紧张有序。继5月17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主持召开中科院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后,5月18日,急赴四川慰问院内受灾单位、职工和青年学生的常务副院长、中科院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组长白春礼,再在成都主持召开中科院创新为民科技救灾动员视频会议。

    在5月17日的会上,中科院办公厅代表中科院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了地震发生后中科院立即部署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的总体情况。中科院机关相关部门和研究单位的负责人汇报了近期参与组织抗震救灾工作的进展并部署下一步工作的思路。

    路甬祥对中科院受灾单位和职工、对遇难者家属表示慰问,对震灾发生后中科院的抗震救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以后,中科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紧急部署,迅速动员,在组织自救和搜救被困人员、发挥自身科技优势为抗震救灾提供技术手段和决策建议、组织献爱心捐款捐物活动等方面指挥有力、工作出色。他还对四川地方党委政府和部队官兵在救助中科院职工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表示感谢。

    路甬祥对中科院下一阶段的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要支持和关心中科院成都分院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做好救灾抢险工作,要继续尽全力搜救失踪人员,抓紧治疗受伤人员,做好遇难家属的安抚工作。对受损的房屋和科研设施设备进行科学评估和专业鉴定,根据具体情况迅速采取修复、加固的措施;对不宜居住的房屋,要及时采取临时措施,妥善安排好群众生活。在经费支持方面,可按照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尽快给予保障。

    二是要进一步发挥中科院在人才基础、知识积累和科学装置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对灾情的分析研判,对防治次生灾害和灾区恢复重建提出积极的咨询建议。路甬祥表示,这些都是中科院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因为这次地震灾害而提升到更加紧迫和更加现实的地位。广大科技人员对参与抗震救灾具有极高的热情,要了解灾区需求,认真组织安排;要在次生灾害防范、心理干预与疏导、灾后生态修复和恢复重建规划等方面,提前作出部署。他充分肯定了遥感监测在为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方面发挥的作用,要求相关研究单位,对已获取的遥感影像图进一步加强解读,对滑坡、建筑、道路、水利、基础设施等进行准确分析,形成准确判读的、有科学依据的分析报告。

    三是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和地方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开展中科院的抗震救灾工作,要站在国家大局和全国一盘棋的高度,做好中科院的抗震救灾工作,要继续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增强工作的统筹性和协调性。

    5月17日下午,白春礼代表中科院党组前往成都地区慰问干部职工和青年学生,指导抗震救灾。18日上午,在成都召开的中科院创新为民科技救灾动员视频会议上,白春礼强调,要进一步动员中科院所属各单位集成已有知识积累,充分发挥跨所、跨学科协作精神,为当前抗震救灾提供科技支撑。

    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委托,白春礼首先代表中科院党组,向此次地震灾害中北京植物所华西植物园和成都生物所遇难的同志表示深切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诚挚慰问,并对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科研人员表示崇高敬意。

    白春礼指出,灾情发生以来,中科院相关研究所迅速调集力量,利用已有知识积累,围绕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组织了多个项目。包括及时派出遥感飞机进行监测与评估分析,通过解译判读高清晰光学和雷达及卫星遥感影像量算受损房屋、重要基础设施、水源等情况,进行次生灾害预测,利用无人机技术对不易到达地区进行超低空遥感数据获取,对地震灾区城镇群灾后重建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支援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开展大灾后的“心灵重建”和疾病、疫情防治等抗震救灾工作,发挥了“科技子弟兵”的优势,在“创新为民、科技救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白春礼指出,当前,中国科学院要发挥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进一步为抗震救灾提供技术手段和决策建议。院党组全力支持成都分院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科学组织救灾;同时要继续尽快搜救被困和失去联系的职工,抓紧治疗受伤人员,做好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并对受灾房屋和科研仪器设备进行科学评估,稳定受灾职工和研究生的思想情绪。

    面对地震灾害和地震后社会心理不稳定因素,白春礼表示,要积极组织专业人员赴灾区开展民众心理干预、心理疏导工作,切实发挥培训、引领和协调作用,提出系统方案和建议。据悉,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的7位专家目前已在灾区开展工作。

    白春礼强调,中国科学院是全国人民的科学院,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利用知识和科技储备服务国家紧急需求,为国家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是中科院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指出,相关研究单位要对已获取的遥感影像图进一步加强解读,对滑坡、建筑、道路、水利、基础设施等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判读准确、有科学依据的分析和咨询报告。要紧密围绕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等工作,及时上报次生灾害预测、抗震救灾的心理学救助,地震灾害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震后疫情防治等方面的信息和咨询报告,为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指挥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科学依据。

    白春礼指出,当前抗震救灾的相关项目是组织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从优、从快给予支持;同时,工作部署当中,还应着眼长远,做到未雨绸缪,应进行先进生命探测仪、灾害机器人和灾害机械等方面的研究。

    根据会议要求,中科院各分院将及时在本系统各单位传达视频会议精神,落实全院抗震救灾工作各项部署。 (作者:李晓明)

 
 
 相关链接
· 邵琪伟主持召开旅游局抗震救灾协调领导小组会议
· 科技部科技抗震救灾遥感航测工作组人员返回北京
· 汶川地震后全国知识产权系统积极进行抗震救灾
· 18日湖南公安首批抗震救灾专业突击队赴四川灾区
· 中国军队和武警部队共出动113080人参与抗震救灾
· 辽宁省第四批抗震救灾医疗队共79人赶赴地震灾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