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农业部部长孙政才立即指示,由国家首席兽医师贾幼陵率队,抽调农业部兽医局、畜牧业司、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等单位多名专家,成立农业部抗震救灾防疫专家组,迅速奔赴灾区,指导并协助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迅速开展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抗震救灾工作。
救灾如救火。为保证抗震救灾工作顺利推进,农业部加强防疫应急物资调拨,协调四川省畜牧食品局,落实抗震救灾防疫应急物资。截至5月19日,共落实防疫抗震救灾专项资金1000万元,其中500万元专门用于灾区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同时,按照“需要多少、调拨多少,就近供应、满足需要”的原则,及时发动兽药企业捐赠消毒药品127吨,组织调拨消毒药品498.5吨;组织调拨机械喷雾器376台和手动喷雾式消毒器械2687台;协调草原防火储备库,紧急调运军用帐篷100顶。部分地区调拨的防疫应急物资被当地政府征用,如德阳什邡市5吨消毒药品和10套机械消毒器被征用,用于军队抗震救灾。
5月17日,针对重灾区基层畜牧兽医系统人员伤亡较重,无力及时有效开展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农业部专家组联合四川省畜牧食品局,调配107人组成防疫应急分队,分4组分别奔赴都江堰市石羊镇和彭州市白水河镇、德阳的绵竹市东北镇和什邡市师古镇,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带动当地群众全面开展无害化处理工作。同时,农业部专家组还动员各灾区县市成立防疫应急分队,积极投入消毒灭原工作。截至5月18日,共组织防疫应急分队1846支,队员7637名。
目前,除四川阿坝州的汶川、茂县和礼县,绵阳的北川和广源的青川等5个重灾区市县因交通管制无法开展工作外,灾区各市县都在按照“由外向内”的原则,有序开展无害化处理和环境消毒工作。全省无害化处理死亡大牲畜已达74.58万头/只,禽兔515.28万只。消毒灾区圈舍7579.87万平方米,清理受灾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1.09万个,占受灾场(小区)数的57.4%。
根据灾区实际需求,农业部专家组确定“两手抓”:一手抓救灾防疫,一手抓对口援助。在全力开展无害化处理和消毒防疫的同时,农业部专家组积极建议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安排专项资金,紧急采购矿泉水、牛奶、饼干、方便面,并启动草原防火物资库,调运大帐篷、睡袋等救灾生活基本必需品,送往绵阳、德阳、成都、广元等受灾市州,帮助灾区畜牧兽医系统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按照这一思路,四川各市州纷纷建立对口援助制度,德阳市畜牧食品局组织中江、罗江两县援助重灾区绵竹市,广汉市、旌阳区援助重灾区什邡市。
死畜死禽要处理,活畜活禽也要加强管理和处理。目前,灾区市县政府积极组织地方屠宰加工企业收购存活畜禽,或转移灾区存活畜禽异地饲养,减少了灾区养殖户损失,减轻了当地政府压力,得到受灾养殖户的支持。德阳市指挥部协调解决畜禽收购资金2400万元,用于当地屠宰加工企业收购灾区存活畜禽。据农业部专家组现场考察,一头生猪交易价为1050元,受灾养殖户比较满意。
灾区救灾防疫,消毒药品和疫苗供应至关重要。为此,农业部专家组先后到四川洁康消毒药品有限责任公司、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药械厂实地考察,慰问地震灾害企业,调研消毒药品和疫苗生产储备情况,就灾区急需的消毒药品、人畜共患病和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生产库存情况,以及就消毒药品大包装生产、除尸臭和灭菌效果等问题与企业进行了座谈,要求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救灾物资生产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动物疫病防控需要。会后,农业部专家组及时与有关部门协调,促进解决企业生产供应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农业部专家组还积极与卫生部抗震救灾工作组加强沟通和合作,一方面加强信息交流,实现消毒药品、高压消毒器械等防疫物资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实行联合作业,共同开展环境消毒。卫生部门在重灾区核心地带对人遗体和动物尸体实现由内向外全面消毒,农业部门则由外向内,在人员救治基本结束后,立即跟进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全面提高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