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单霁翔局长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持召开国家文物局抗震救灾重庆现场会。重庆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市委副秘书长周传航,重庆市文物局局长汪俊、局党委委员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王川平、副局长程武彦,部分区县领导代表,重庆市直属文博单位代表,受灾区县文物部门代表,以及国家文物局抗震救灾调查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
_%E8%B0%83%E6%95%B4%E5%A4%A7%E5%B0%8F.JPG)
汪俊介绍了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重庆市文物受损情况。经初步核查,此次地震带来的损失共涉及到26个区县和4个直属文博单位,造成重庆市85处文物保护单位和13处博物馆展厅、库房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文物点15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处。馆藏文物受损12件,其中,三级文物藏品1件,未定级11件,此次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是墙体倾斜、裂缝,屋顶瓦片脱落,部分跨塌,有的成为危险建筑。未出现人员伤亡。合川钓鱼城、八路军办事处旧址、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湖广会馆、白帝城、南岸区弹子石大佛、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黔江区文峰塔、梁平县天香塔等9处国家级、市级、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受损严重。
针对重庆市文物受损情况,单霁翔局长首先代表国家文物局党组对重庆市文物系统干部职工的表达了亲切慰问,并对重庆市文物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全市文物系统干部职工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了迅速调查、评估文物受损情况,对馆(库)藏文物及时进行了妥善的保护处理,及时向国家文物局报告文物受损情况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然后,单霁翔局长传达了国家文物局针对灾后开展抢救性文物保护做出的近期部署,单局长指出,在此次严重的自然灾害中,文化遗产遭到了非常惨重的损失。面对这一严重局面,文物系统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认真做好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坚决打好抗震救灾的硬仗。为此,国家文物局做出:组成地震灾区文物保护专家组,实地帮助、指导灾区抗震救灾文物保护工作;组织全国文物保护、考古、博物馆等专业队伍,对口支援灾区震后文物保护工作;适时召开全国文物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全面部署相关工作;商有关部门,加大对灾区的文物保护经费支持力度等4项部署。
最后,单局长强调目前仍是抗震救灾的关键时期,还有许多重大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文物系统的同志们绝不能松劲,要继续发扬我们这支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去,在做好人员抢救和安置、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全市各级文物部门的领导要继续加强对抗震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现场指挥,明确工作责任,完善应对地震灾害的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加强安全检查,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工作、重点部位的检查力度,如文物保护工程和考古发掘工地、博物馆展厅、文物库房等,确保人员、文物安全,坚决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2、继续坚持对文物本体的监测,适时开展灾区文物受损情况调查,进一步深入评估地震灾害对古建筑、古遗址和博物馆建筑及馆藏文物(包括出土文物)等的影响,在现有的保护和防范措施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下一步的文物保护工作计划、方案。
3、继续加强对全系统干部职工,特别是基层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抗震防震设施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的安全巡查、值班,及时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同时,将情况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4、请重庆市文物行政部门及时组织调查、汇总地震灾害造成的文物损失情况并向国家文物局报告。报告内容要包括受损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安防、技防、消防设施,博物馆馆舍、文物库房(包括考古所等单位的文物库房),文物保护管理设施等的基本情况,受损害的程度、拟采取的保护措施、保护经费估算等。为了便于汇总,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为了尽早掌握文物受损的具体情况,及早做出安排。我们草拟了震灾文物受损情况汇总表格,供灾区调查、汇总时使用。
何事忠代表重庆市市委、市政府感谢单霁翔局长带领国家文物局调查组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期到重庆慰问调研。他要求重庆市文物局及有关文博单位和区县的文物部门要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在做好受损文物的核查上报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开展受灾抢救性文物保护工作,确保文物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