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测绘局立即启动测绘应急保障服务预案,全力以赴服务抗震救灾。截至25日全国测绘部门已向40多个部门单位、灾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各种地图4.1万张、遥感影像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2610GB,对灾区成功实施航空摄影,紧急赶制出最新灾区现状图和地震前后比对图等产品,为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的测绘保障,也为下一步的灾后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加班加点为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供图
汶川地震灾情发生后,国家测绘局立即启动应急测绘保障预案,发出紧急通知,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国家测绘局紧急组织中国测绘科学研究、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四川测绘局、中国地图出版社、甘肃省测绘局、陕西测绘局、重庆市规划局、重庆测绘院等单位,加班加点赶制和调集了四川、甘肃、重庆、陕西等受灾地区的遥感影像图、地形图、政区图、地震前后比对图等各类地图产品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应急办、国家减灾委、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公安部边防局、环境保护部、国家旅游局等40多个部门和单位,以及四川、甘肃、陕西等灾区党委政府,满足抗震救灾工作的急需。
测绘系统各单位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测绘技术优势,利用地震前后的测绘成果资料,及时为抗震救灾提供各种地图和测绘技术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各方面急需。5月12日至25日,测绘部门累计向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应急办、国家减灾委、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国务院有关部门、灾区政府等紧急调集、制作、提供地形图、影像图、政区图等各类地图4.1万张;调集7架航空摄影飞机对灾区成功实施航空摄影,协调6颗国内外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调整姿态对准灾区,不断获取灾区震后卫星影像,快速加工制作出国内首张灾区震后高分辨率雷达卫星遥感影像图以及北川、汶川等地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紧急完善和不断更新三维地理信息应急服务系统,服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挥决策;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搬到灾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现场服务;组织加工、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灾区震后遥感影像数据累计超过2610GB;紧急制作一批灾区地图,并通过互联网供灾区志愿者、社会公众、有关部门下载使用;正组织科研人员对地震前后灾区地形地貌变化情况进行监测预测、解析解译和统计分析,服务灾情评估、次生灾害监测和预防等的急需。
地震灾情发生后,测绘部门累计为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应急办提供各类地图约3000张,完善了三维地理信息应急服务系统,提供和更新遥感影像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约500GB,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掌握灾区宏观情况、指挥决策等提供了测绘成果和技术服务。
测绘部门累计为民政部、公安部、地震局、发改委、环保部、科技部、中科院有关部门和军队部门抢险救灾、指挥调度等提供各类地图1.2万张,紧急加工制作和提供遥感影像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1893GB,核对坐标50点。用于国土资源部实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评估和防治;水利部掌握堰塞湖、水库分布及风险预防;交通部判释公路设施毁损情况、抢修道路;空军开展空中救援、指挥调度和向灾区空投食品和饮用水;卫生部、红十字会实施医疗救助;中国民航局实施预防灾区疫情喷洒作业;中国联通保障灾区通信,国家旅游局营救被困灾区中外游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署灾后规划重建;中石油保障石油运输安全等。
测绘部门累计向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受灾省(直辖市)提供各类地图约2.4万张,紧急加工制作和提供遥感影像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216GB,核对坐标约1000点。用于灾情分析、现场救援、空投空降、物资运送、伤员转移、志愿服务等方面的急需。
测绘部门累计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众提供可免费下载的各类地图约2100张(册),为中央电视台安装了灾区三维地理信息演示系统并及时更新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服务灾区民众找寻避难场所、电视节目制作和社会各界了解灾区地形地貌、救灾进展等。
迅速获取灾区航空航天遥感影像
灾情发生后,国家测绘局立即派出测绘专家组奔赴灾区一线,紧急调集装备了新型数码航摄相机的航摄飞机4架,分别在四川省南充机场、太平寺机场、广元机场24小时待命,根据当地政府抗震救灾的统一部署,对灾区进行航空摄影和必要的实地测量。
5月13日,国家测绘局紧急征调分驻四川境内南充机场的天元四维公司和太平寺机场的中飞四维公司对地震受灾情况进行航空摄影。截至5月18日,2支航摄队伍共飞行4个有效架次。5月16日上午中飞四维公司获取茂县、汶川县主要乡镇及沿线地区有效影像。16日下午天元四维公司获取平武县主要乡镇及沿线地区有效影像。18日下午2支航摄队伍获取了什邡、绵竹、北川、安县等灾区主要乡镇及沿线地区有效影像。目前影像获取面积1.4万平方千米。
都江堰、汶川、茂县等重灾区的真彩色、地面分辨率为0.35米的航片已运抵北京。平武、青川、什邡等地约500平方千米的航空摄影也已完成。国家测绘局正组织对获得的航空摄影照片及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制作灾区真彩色影像图及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等产品,提交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使用。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直升机组也正在广元木鱼镇进行航空摄影前的实地踏勘。
与此同时,国家测绘局还协调安排6颗高分辨率雷达遥感卫星对准灾区,在第一时间成功获取灾区震后卫星影像。
获得灾区航空影像数据后,国家测绘局立即组织连夜对获得的航空摄影照片及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制作灾区真彩色影像图、地震前后比对影像图及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等产品。以往,从获得卫星影像数据到生成影像地图一般需要几天时间,但灾情发生后,测绘人员实行24小时轮班,从获得影像数据到出图最快只需数小时,为抢险工作争取了宝贵时间。目前,根据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制作的最新灾区现状图、地震前后比对图等地图产品已陆续提供给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等部门,以及四川、甘肃省政府和灾区有关部门。
全力服务灾情信息公开
在中央新闻媒体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中,国家测绘局积极主动提供服务。在5月14日和15日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大型直播节目中,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首次采用地理信息系统高新技术,在直播现场提供了大量灾区三维模拟地图,为观众了解灾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信息增添了更加形象直观的途径。在直播节目中,当主持人介绍某一受灾乡镇的救灾情况时,研究院技术人员立即从系统中调出相应的三维模拟地图,显示在荧屏上,灾区的地形地貌、道路、村庄、河流、地名等信息便一目了然,使人如同身临其境。测绘部门目前已为中央电视台提供了一批灾区地图,安装了三维地理信息应急服务系统,作为新闻报道的背景资料和新闻解说平台,及时将灾后都江堰地区、汶川地区影像图提交中央电视台播出,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灾区复杂地形和严重灾情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手段,得到了中央电视台领导的高度赞扬。5月13日、14日、15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陈军、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国满、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党委书记李伟建先后走进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新闻直播间,用地图解读汶川,介绍测绘技术及成果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同时,在国家测绘局政府门户网站和国家动态地图网发布四川省和灾区各县市行政区划图、遥感影像图、震前震后遥感影像比对图等,供社会各界下载查询使用。
大力发扬测绘精神
灾情发生后,测绘部门反应迅速,测绘系统测绘行业干部职工大力发扬“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积极、主动、无偿为各方面提供测绘应急保障。为了在第一时间提供测绘保障服务,12日地震发生后,国家测绘局立即启动应急测绘保障预案,当晚就紧急安排调集航摄飞机,协调国内外遥感卫星获取灾区震后影像;当晚在接到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用图电话后,在第一时间就将第一批100张四川省地图、20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和10套省级行政单位系列图送到中南海;12下午接到国务院应急办电话后,立即组织人员连夜加班赶制抗震救灾专用地图,于13日上午提交国务院应急办;13日一早,国家测绘局就向全国测绘系统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测绘系统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同时要求灾区各测绘单位积极组织人员排查,做好失踪、受伤职工及家属的搜寻和救治工作,保障测绘干部职工其家属的基本生活。国家测绘局大力加强对抗震救灾测绘保障服务的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应急服务。测绘行业单位主动为灾区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和测绘保障服务。各单位随时听从国家测绘局的调遣,发挥各自优势,或派出航摄飞机、无人机对灾区进行航摄,或提供数码航空摄影相机,或提供大量地理信息数据,为抗震救灾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地震发生到目前十多天的时间里,测绘部门的许多同志夜以继日,顾不得休息,顾不上家庭,经常是刚刚赶制完成一批地图,又马上投入到新的任务,就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测绘成果提供抗震救灾急用,就是为了争分夺秒挽救更多的生命。
与此同时,全国广大测绘干部职工,以最朴实的行为诠释自己的真情,捐款、捐物、献血,大家各尽所能,分外踊跃。在捐款现场,爱心如潮,暖流涌动,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带头,年迈的离退休人员热心不减,刚刚毕业工作的学生慷慨解囊。从领导干部到普通职工,从机关、单位到外业测区,一笔笔捐款不断汇集在一起,广大测绘人以爱心传递温暖,用行动表达决心。第一阶段累计捐款400万元,目前正积极缴纳特殊党费,仅国家测绘局在京953名党员就缴纳特殊党费49.5万元,充分体现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积极服务灾后重建
为服务灾后重建,国家测绘局一方面派出工作组赴灾区深入指导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测绘保障工作,另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广泛了解国家减灾委、国家防总、武警司令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交通部、国家安全部等有关部门在下一阶段抗震救灾、灾害监测、灾情评估、灾后重建工作中对测绘保障服务的需求,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
国家测绘局决定,在总结前一阶段抗震救灾测绘保障服务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和集结全国测绘力量,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动、更加密切的配合,为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提供及时、可靠、适用的测绘保障。
一是做好抗震救灾测绘应急保障。继续做好灾区航空摄影和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快速获取工作,紧急制作和及时提供灾区地震后的各类地图产品,积极主动为有关部门、灾区政府提供测绘技术支持,为尽快实现灾区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提供及时、可靠、适用的测绘保障。
二是做好灾情监测和分析评估。加强与国土、水利、地震、文物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灾区已有基础测绘成果、档案资料、震后新获取的遥感影像,对灾区地形地貌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和比对分析,为灾情评估、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监测和预防等提供测绘技术支持;协助有关部门对堰塞湖进行详细查勘、对水库大坝、重要桥梁、重点文物、重要建筑物等实施精密变形监测,做好安全性分析评估,确保灾区重点设施安全运行。
三是为灾后重建做好测绘保障。本着“按需测绘、急用先行、突出重点、边建边用”的原则,快速制作灾区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图和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尽快建成灾区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逐步开展灾区各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做到“一县一图”,满足灾区家园重建科学选址、科学规划的急需。确保“灾后重建,测绘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