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至23日,黑龙江省长栗战书连续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业、农业、畜牧、水利和教育等工作,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和要求,确定了一批重点推进和新开工建设项目。他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吉炳轩在全省各地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加快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产品的突破。
会上,栗战书先后听取了省教育厅、省经委、省农委、省水利厅和省畜牧局关于下步工作安排的汇报,并与各部门负责同志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和困难问题,谋划长远发展大计,研究推进措施。他指出,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领导干部要客观把握发展大势,充分认识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努力查找差距与不足,根据既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抢抓机遇,找准突破口,把握切入点,以高度的责任感、科学的态度和百倍的干劲,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地谋划,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落实,争取把事关发展的重点工作抓出亮点、抓出成效。
栗战书强调,要进一步推进工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在过去确定的若干重大项目的基础上,力求在第三代核电设备研发制造、汽车及发动机制造、制糖工业基地建设、钢铁和水泥产业改造升级、食品和新材料产业等方面谋划和建设一批前景好、规模大、实力强的大项目。会议确定,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聚焦市场前沿,加快推进哈电和一重重组核电产业技术联盟、哈飞汽车与东风汽车合作,支持南华糖业和英糖公司对黑龙江省制糖企业并购重组,加快建龙钢铁、西钢、亚泰水泥和宾州水泥的项目建设步伐,争取在核电设备、汽车、冶金建材和食品加工等方面实现突破。
栗战书强调,要不断深化对农业认识,提高认识站位、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坚定不移地巩固黑龙江省农业基础地位,充分发挥农业优势和潜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的信息化、水利化、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要围绕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普及农业机械化,推广高新适用技术,全面提高粮食产能和质量。继续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培强育壮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粮食加工转化和其它农副产品深度加工能力,做大做强食品工业。要一如既往、一鼓作气抓好新农村建设,特别是要培育形成主导产业,实现一县一乡一村都有特色主导产业,繁荣发展县乡村经济。要大力发展畜牧业,通过规模化养殖加工,降低经营成本,形成资金、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同时加速资源整合,打造名牌优势,实现畜牧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会议确定,尼尔基水库续建配套的400万亩灌区项目,今年必须开工建设渠首工程、友谊连接渠和北引渠的拓宽加高疏浚;“两江一湖”1118万亩水稻基地项目今年必须开工兴凯湖灌区总干渠、勤得利灌区、江萝灌区和临江灌区渠首等4个单项工程;今年开工建设胖头泡蓄滞洪区加固工程,切实做好防汛工作;开工建设大庆东城水库等城乡供水工程;畜牧业要着手研究提高奶产品产量、质量和实施5000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计划。
栗战书要求,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高教强省战略,立足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面向社会和市场搞好学科建设,使教学科研与实际紧密结合,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孵育转化成生产力。要建立健全机制,实现高校与企业、产业园区和市县乡的对接互动,提高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率。要加快培养教师队伍大师级人物,拔尖领军人才和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要完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扎根龙江,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要面向市场、搭建桥梁、创新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能力,扩大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培养输送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会议初议了建设高教强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修改后提交省政府审议。
黑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盖如垠,副省长程幼东、吕维峰等参加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