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制定的《抗震救灾应急供水保障工作方案》,紧急部署,加强指导,通过抢修原有供水工程设施、修建临时供水工程、安装净水设备、过滤消毒和交通工具送水等应急措施,截至5月31日,全国已累计修复水厂4080处,修复供水管道21876公里,基本完成了《方案》中确定的农村应急供水任务,全国因地震灾害导致的955万农村供水人口的临时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根据当前抗震救灾新的情况和任务,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确定下一步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的重点将转向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积极抢修受损水厂、供水管道等供水设施,逐步减少送水比例,提高灾区供水保证率。虽然灾区群众的应急供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供水的保障率和安全程度还不高。目前,灾区仍有近百万人靠交通工具送水,仍有280多万人靠临时修建的应急供水工程、安装的小型净水设备和对分散供水水源的过滤、消毒等措施解决的,供水的保证率和卫生安全程度不高。下一阶段灾区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将由前一阶段大量依靠送水和临时性措施,转入以工程措施为主,加快对现有供水工程设备的修复,尽快恢复供水能力。二是根据灾区农村居民临时安置规划,解决好新建居民安置点的供水问题。根据抗震救灾工作的总体安排,现在许多震损严重的村镇要建新的居民集中安置点,解决这些新的居民集中安置点需要供水问题,将成为下一阶段灾区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的重点。三是解决好因堰塞湖风险、余震等出现的新的转移人口的饮水问题。四是解决好偏远山寨的饮水问题,重点指导和帮助群众搞好消毒。五是解决好返乡群众的饮用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