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测绘局:各地测绘系统全力保障抗震救灾与重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03日   来源:测绘局网站

    四川省基础测绘设施损毁严重 四川局出台灾后重建实施方案

    5月27日,四川测绘局出台《四川省大地基准重建及灾后测绘应急保障项目实施方案》,并报送四川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测绘局。

    汶川大地震对四川省基础测绘设施破坏很大,初步统计,全省损失一、二等天文点86点,GPS A、B、C级点254点,一、二、三、四等三角点10379点,一、二、三、四等水准点10698点,一、二、三、四等水准路线64376公里等。全省基础测绘设施损失总计约1.09亿元。

    根据国家测绘局的工作部署和5月19日召开的四川省灾后重建规划工作会议精神,四川测绘局迅速确定了灾后重建工作重点,制定了本方案。

    方案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航空摄影。在已完成灾区航摄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的基础上, 100天之内完成极重灾区约11万平方公里1:2万比例尺航空摄影,为灾情评估、灾后重建规划等提供阶段性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灾后第二年或第三年,在极重灾区约12.6万平方公里区域再开展一次1:2万比例尺航空摄影,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二是空间定位基础建设。包括8项主要工作:第一,灾区测绘应急控制体系建设。在灾区建立临时GPS运行站10个、GPS B级观测点14个、GPS C级观测点18个,建立极重灾区临时测图平面定位基础。构建灾区独立高程系统,满足紧急测图的需要。待地质活动稳定、国家水准联测后,再进行整体改算。第二,全省平面、高程体系恢复及重建。极重灾区的控制体系已完全损毁,必须全部重建。在全省其余地区,对已有控制体系进行全面检测,局部损毁的进行恢复及重建。经初步估算,还需新布设各级水准点2800点,观测各级水准路线2.1万公里,观测各级GPS点700余点。第三,在重灾区21个县城500平方公里、254个乡镇800平方公里,总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的区域,采用航测法生产1:2000 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第四,在灾区12.6万平方公里区域测绘1:1万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图4500幅,在灾区除高山、城镇以外的区域测绘1:1万比例尺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约1500幅图。第五,利用灾区12.6万平方公里范围内最新的航摄影像数据,对1:5万比例尺地形图进行全面更新。第六,开展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地理信息数据集成及建库工作。对极重灾区1:2000至1:5万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集成并建库,对灾区灾后重建不同阶段的测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科学管理,为灾后重建各阶段的评估、分析、规划、决策等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支持。第七,建设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对极重灾区不同阶段、各种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各种专题数据进行检索、查询、对比分析,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支持。第八,建立健全四川省测绘应急保障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共享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应急数据整理、建库、集成,快速遥感影像纠正系统建设,应急图件制图系统建设,数据快速传输及存储系统建设等。

    川测一院抗震救灾测绘生产两不误

    自5月12日以来,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干部职工没有被地震带来的重大灾害吓倒,大家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在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该院认真按照四川测绘局的统一部署,坚持做到抗震救灾与测绘生产两不误。

    该院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震后稳定工作。为缓解职工及其家属因地震带来的恐慌心理,让出测的外业职工能安心工作,院领导时刻关心职工,稳定职工及其家属的情绪,加强防震安全保障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该院就在空旷安全地带搭建了可容纳200多人居住的临时简易防震棚,优先安置离退休职工和外业职工家属,让职工们能安心工作和生活,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该院按照国家测绘局、四川测绘局的统一部署,全力做好西部测图出测准备工作,实行各项工作分工负责制,确保人员、车辆、物资、设备及时到位。经过各有关部门的努力,承担西部测图任务的26名测绘人员和9台车辆、设备已于5月20日奔赴今年西部测图第一站——青海格尔木。

    成都地图出版社赶制灾后损失情况挂图

    5月29日晚,成都地图出版社接到紧急任务,为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制作并提供灾后损失情况挂图。接到任务后,社领导立即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对制图工作进行部署。主管生产的副社长亲自带队,组织10余名业务骨干加班加点,连夜制图。

    这套地图包括:汶川地震灾害分布图,图中分十大类,即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工矿企业、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行政事业机构、社会事业、生态环境、自然文化历史遗产,分别表示地震灾后损失情况;四川省损失情况挂图,以1:100万比例尺四川省行政区划图为基础数据,反映全省各市州地震灾后损失情况;重灾区损失情况挂图,主要反映21个县级重灾区地震灾后损失情况。这套挂图已于5月31日送至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

    陕西开展灾区震后基础控制网稳定性检测

    受汶川大地震影响,位于陕西省汉中、宝鸡等地的永久性测量标志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偏移、沉降。为了在地震之后及时获取受灾地区基础控制网的最新情况,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高精度测绘基准,陕西测绘局紧急启动汉中、宝鸡震后基础控制网稳定性检测工作。

    承担此项任务的汉中市测绘管理处,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第二地形测量队、第一航测遥感院和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的测量队员已于5月29日到达汉中、宝鸡地震灾区,开展测量工作。

    河北局为对口支援灾区工作提供测绘服务

    连日来,河北省测绘局积极行动起来,为对口支援四川地震灾区工作提供测绘服务。该局成立了对口支援测绘保障工作组,副局长续铁枢任组长,总工程师曹立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四川省崇州市有关测绘资料提供以及河北省政府下达的灾后重建测绘保障工作。

    5月26日,河北局按照河北省支援四川灾区协调领导小组的要求,紧急提供了一批四川省崇州市行政区划图。5月28日,又接到赶制崇州市灾情图的紧急任务。河北局当天派人到国家测绘局领取有关测绘资料,取回资料后立即整理,并喷绘成图,连夜送到河北省支援四川灾区协调领导小组,为对口援建指挥决策提供了参考资料。

    5月30日,河北局接到国家测绘局的通知,要求组织救援队赶赴甘肃地震灾区,对部分城镇进行大比例尺航空摄影,为当地抗震救灾、灾后重建提供测绘保障。河北局立即行动,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决定利用低空数字航空摄影系统这一先进的技术手段,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航摄任务。全局上下齐心协力,高效运转,各项准备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一方面派人到国家测绘局申领相关测绘成果资料,办理航摄手续,另一方面由局总工程师曹立挂帅,抽调15名精兵强将组成突击队。同时检修仪器设备、车辆,准备相关资料,并与甘肃省测绘局取得联系,协调有关事宜。本次航摄拟对甘肃省10县(区)20个重点受灾镇进行大比例尺航空摄影,为当地政府进行地震灾区地质灾害评估和灾后重建尽快提供准确的基础测绘资料。

    6月1日,河北局干部职工在省第二测绘院驻地举行简短而隆重的仪式,欢送援建队赶赴甘肃地震灾区。 目前,援建队已抵达灾区开展工作。

    中图社继续为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供图

    近日,中国地图出版社召开社务扩大会议,重点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测绘保障工作,对下一阶段工作做出具体安排。会议要求,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保证及时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各类地图。以实用和高效为原则,进一步整合基础业务数据,加强应急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服务工作预案,尽最大努力保证应急服务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广西局提供对口援建灾区县市地图

    5月24日下午,广西自治区政府召开援建地震灾区对口县市救灾工作会议,急需一批黑水县地图。广西测绘局组织广西地图院抓紧制图,仅用1个半小时就制作完成了《黑水县地图》《黑水县位置图》《广西与四川的地理位置图》,为会议召开及时提供了工作用图。

    地震灾害发生后,广西国土资源厅成立灾区地质灾害评估小组,奔赴地震灾区,急需一批标注灾区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及地质要素的工作指挥用图。5月21日晚,广西地图院接到任务后,立即行动起来,组织技术骨干加紧制图。从当晚8点20分开始,5位技术人员全力投入工作。他们克服时间紧、数据量大、专题要素多等困难,以细致严谨、高度负责的态度,通宵达旦,加班加点。至5月22日凌晨5点40分,《松潘县地图》《松潘县影像图》《松潘县及邻近地区地图》及《四川重灾区行政区划示意图》全部制作完成,及时送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当天中午,灾区地质灾害评估小组携带这些专题地图,赶赴救灾一线。

    湖北局紧急制作抗震救灾医疗卫生队分布图

    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湖北省卫生厅紧急组建赴灾区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队。4支医疗、防疫、救护队共215人分布在映秀镇、什邡市、绵竹市和成都市地震灾区,参加紧张的医疗、救护、防疫工作。

    为直观、准确地反映抗震救灾医疗救援队分布情况,湖北省卫生厅请求省测绘局紧急制作《湖北省抗震救灾医疗卫生队分布图》。5月21日,湖北省测绘局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省地图院加紧制作。院领导十分重视,将其作为支援地震灾区的大事来办,当即从计算机制图室抽调两名技术骨干专门负责制图。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当天中午就完成了分布图制作任务,送交省卫生厅,受到厅领导的好评。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为省委省政府及时供图

    5月14日上午,山东省委、省政府紧急研究部署地震灾区救援工作,急需四川省地图。山东省国土测绘院接到供图任务后,立即启动测绘应急服务机制,院长亲自部署,各有关单位密切协作,紧急赶制了10幅四川省地图,送交上级部门。

    江苏局制作抗震救灾抢险队与医疗队分布图

    为准确掌握江苏抢险队和医疗队在四川的分布和推进情况,科学指挥救灾工作,江苏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省测绘局立即制作抢险队与医疗队分布图。江苏局接到任务后,克服困难,加班加点,紧急向指挥部提供多套全国政区和交通图。同时,迅速调集四川灾区地理信息数据,制作了全套灾区地形图10余幅。图中准确标注了灾区地物地貌现状和江苏省抗震救灾抢险队与医疗队的分布情况,为有效、有力、有序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云南省测绘产品检测站紧急检测灾区形变测量设备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地震局形变测量中心接到命令,立即携带GPS测量设备火速驰援灾区。临行前,急需在高精度GPS检定场检测设备,中心立即打电话给云南省测绘产品检测站。检测站接到电话后,在最短时间内做好准备,站长、总工带领职工加班加点,不分白天黑夜,全力为测量中心提供服务,确保测量设备精准无误。

    武汉大学积极协助国家测绘局开展抗震救灾测绘保障工作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武汉大学迅速行动起来,调动全校一切可以动用的科技力量,全力协助国家测绘局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测绘保障工作。

    武大成立了以校长刘经南院士为总协调人,李德仁、宁津生、张祖勋三位院士为协调人的抗震救灾测绘应急协调办公室,指导、协调各项工作。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马洪超教授一行8人于5月26日携带激光测高仪等设备前往成都,与国家测绘局前线人员会合,择机对灾区部分典型地区、城镇和堰塞湖进行实时三维测量,获取数字表面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为灾后重建、次生灾害监测提供测绘技术支持。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5名教授、专家前往北京,协助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开展灾区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处理和解译工作,配合航摄单位开展航空摄影测量和数据处理工作。

    武大还将陆续派出专家前往国家测绘局有关单位,就建立灾区大地测量系统及重力大地水准面,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有关灾害损失情况进行判读分析,灾区正射影像地图制作以及灾区基础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提供人员和技术协助。

    中煤航测遥感局为抗震救灾提供保障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地处西安的中煤航测遥感局干部职工一直密切关注着灾情的发展。局领导多次召集各专业单位负责人开会,研究如何利用专业特长为灾区提供技术服务,并成立了以张文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

    5月13日凌晨2点,煤航地图制印公司领导接到来自北京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紧急电话,请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四川省及重庆市各县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图文数据,迅速传至北京,用来绘制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对比图,为抗震救灾和防范次生地质灾害提供基础图件,并及时上报国土资源部。接到电话后,公司领导迅速部署,成立了工作小组。制定技术方案,查找图件,配置文字,转换文件,传输数据,一切都井然有序地进行。凌晨4点,西安又发生一次余震,但没有一个人离开工作岗位。经过一夜的奋战,第二天早晨8点,83幅图全部传送到北京。随后,公司又相继提供陕西、甘肃、湖北三省相关图件88幅。

    当从陕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了解到汉中市政府急需地图时,煤航立即制定方案,连夜整理资料,编制出陕西受灾最严重的宁强地区和略阳地区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和数字三维沙盘演示系统。影像图直观展示了地震的分布状况和龙门山地震带的延伸方向,地震带周边村镇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状况一目了然。随后,技术专家组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驱车前往汉中,将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和数字三维沙盘演示系统送到市政府。汉中市政府秘书长和地震局局长看到清晰逼真的地图后连声称赞:“非常好,非常及时!”

    辽宁经纬测绘公司赶制灾区供电营业区平面图

    5月13日,辽宁经纬测绘规划建设有限公司接到为国家电网公司制作《四川省电力公司供电营业区平面图》的紧急任务。公司技术人员连夜加班完成了专题图制作任务。次日,有关人员搭乘第一班飞往北京的飞机,将图送到国家电网公司,为震后电网抢修赢得了宝贵时间。 

 
 
 相关链接
· 测绘局部署加速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保障服务工作
· 测绘局为抗震救灾对口支援省份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 甘肃省政府与测绘局共商抗震救灾测绘保障工作
· 测绘局与陕西省24日商谈陕抗震救灾测绘保障工作
· 测绘局与四川省政府就抗震救灾测绘保障进行交流
· 测绘局介绍测绘技术成果在抗震救灾中所起的作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