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重庆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04日   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科教兴渝”战略思想指导下,以统筹城乡为主线,以加快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坚持城乡统筹均衡推进策略,促进了全市基础教育整体协调发展。

    一、以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为重点,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一)积极清偿“普九”债务。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积极推进“两基”目标的实现,在对待2003年以前形成的“普九”债务和“两基”攻坚债务问题上,坚持市和区县统筹安排、分级承担原则,实行区县资金到位后市级资金到位以及欠债偿还销号制,加大专项补助、转移支付力度,扩大区县偿债资金来源,经过三年努力,共清偿“普九”欠债19.6亿元,消除了压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身上的历史负担。

    (二)全面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重庆市通过统筹安排校舍建设专项资金、城市教育费附加、城市住宅建设配套费、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和奖补资金,减免中小学校舍建设项目税费等多种渠道,累计投入资金73.7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869.5万平方米。中小学布局结构明显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小学和初中一年级基本消除“大班额”问题,其他年级“大班额”问题得到重点治理,“大宿舍”现象明显缓解。

    (三)彻底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2007年8月,重庆市按照积极稳妥、定向招聘、统筹兼顾、公正遴选和公平补偿的原则,通过统一考试,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代课教师中择优录取近8000名公办教师,全部就近补充到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未被招聘代课教师则办理适当补偿和养老保险,予以妥善辞退。重庆市的代课教师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四)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4亿元,在39个区县建成教学光盘播放点4822个,卫星教学收视点为132个,计算机网络教室1619间。远程教育“三种模式”覆盖率达到100%,部分区县开始探索“班班通”,全市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达到84%。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广大农村中小学,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办学条件简陋、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五)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重庆市实行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和中心小学教师轮流到村小任教的制度。组织师范院校学生到边远地区学校顶岗实习,替换在岗教师离岗参加培训。2006年全市投入教师培训经费4000多万元,对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教师参培率达到100%。全市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8.79%、97.49%,学历提高率分别达到69.43%、53.67%。农村中小学教师量少质弱的现状得到有效改善。

    二、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提升城乡教育发展总体质量

    (一)改革招生考试评价制度。一是加强学生健康体质测试,增加中招体育考试成绩到50分,建立中招体育测试项目库;二是扩大重点中学高中统招计划向普通初中投放比例,2008年将市级重点中学高中统招计划不低于3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辖区内的普通初中学校;三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考核中的导向作用。

    (二)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一是严格控制在校学习时间,城镇中小学校上课时间中学不得早于8:00,小学不得早于8:30,有条件的学校在冬季可以将上课时间推迟到9:00;二是严格教材教辅管理,规范国家教材选用程序,精简地方教材,规范教辅管理;三是降低考试难度,调整部分学科考试范围,适当减少考试内容,降低考试难度。

    (三)深入推进农村课程改革。一是送培下乡,建立市、区县、校三级分层连动培训网络;二是活动助推,及时总结推广了北碚等区县课程改革经验;三是选点实验,如三峡库区的万州区着力探索课程改革区域推进的八大策略。四是采取区域性推进校本教研的策略,调动农村区县的积极性。

    (四)实施“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从2008年开始,重庆市中小学全面实施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以课程育德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德育活动为载体的“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有效地改变了“一手软、一手硬”的德育工作被动局面。

    (五)实施“2+2”项目培养计划。重庆市在高度重视并认真开展好学校综合实践课的同时,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艺术教育及科技创新教育,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艺术和科技创新活动,使全市小学初中学生初步具备两项体育技能,初步形成一项艺术特长,每学年参加一项科技创新活动。

    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重庆市政府将农村、县镇以及万州等远郊6区城区公办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义务教育学生、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家庭困难学生,全部纳入受益范围。2008年秋季将在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保障机制改革。

    (二)稳步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按照计划,到2015年,重庆市90%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达到办学条件标准化。2008年,按照《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确定一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区县;制定《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基本规范》,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启动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三)建立城乡学校“捆绑”发展机制。2007年,重庆市实施“百校牵手”城乡帮扶工程,通过城乡学校结对,进行人员互派、设备物资互助、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经验交流,促进对口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2008年,将制定区域内学校“捆绑发展”措施,促进“捆绑发展”工作由点带面开展,逐步实现将城乡学校人、财、物统一调配,实现理念、资源、方法、成果、利益共享,共同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相关链接
· 重庆市市长:把重庆建成环保、繁荣、宜居大都市
· 重庆未来五年将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十大公益项目
· 重庆曝光一批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
· 重庆甘肃陕西受损电力设施基本恢复 用电负荷达灾前水平
· 重庆:地震灾害未对入渝饮用水源地水质产生影响
· 重庆对震后重建物资开展"五查五打"专项执法行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