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上下的努力下,辽宁省城乡共建活动呈现出遍地开花、区域连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灵活、成效明显的良好局面。农村环境的变化影响着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有力、快速地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时下,辽宁省城乡共建实现了省、市、县(区)各级文明单位全方位参与,形成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多层次、立体化的共建新格局。全省共建对子已由过去近1000对发展到4000多对,全省近80%的乡镇和30%的村参加了城乡共建活动。
根据不同地区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共建形式多样。大连市针对农村科技水平差、科技普及率低,当地农民学习和运用农业科技迫切的需要,积极组织城市各科研单位和高校,同乡镇村开展科技共建,实行科农联姻,很好地实现了城市科技优势向农村的转移。沈阳市根据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的特点,积极组织乡镇企业等民营经济组织与农村开展村企共建,使民营经济组织成为辽宁省城乡共建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推进辽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2003年开始,辽宁省实施了为期5年的辽西北图强致富文明带创建工程。
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辽宁省城乡共建活动在继续注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提高农民素质,整治村容村貌,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的同时,开始更加注重发挥城里单位的优势,为农村送资金、送技术、送人才、送信息,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
全省城乡共建密切了党群、政群、干群关系,同时也成为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加强机关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为了搞好城乡共建工作,很多单位的一把手和主管领导经常率领机关干部深入农村调研,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帮助农村修村路、架桥涵、打水井、修自来水管线、安装有线电视等,切实解决了农民出行难、上学难、吃水难、就医难、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等实际问题,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