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重点严防因强降雨带来的洪涝、雷电、地质灾害和病险水库险情;灾情发生后,各地要妥善安排受灾群众以及转移避险群众的基本生活。
防汛抗洪进入关键时期
入汛以来,重庆市部分地区多次出现强对流天气,大风、冰雹、雷电、暴雨等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和部分人员伤亡。
“当前抗震救灾仍处于安置受灾群众、灾后重建的紧要关头,防汛抗洪工作也进入了关键时期。”通知说,为切实做好强降雨和汛期灾害防范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旦出现险情,应及时组织、领导防汛抗洪和救灾工作,严肃防汛纪律,坚决服从防汛调度命令。
10类地点重点排查隐患
相关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雨情、汛情和地质灾害险情的发展变化,提高短时强降雨、局部地区山洪、突发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准确性和时效性,并利用广播、电视、短信、网络、锣鼓等途径向群众发布预警信息。
通知要求,要加强对重点城镇、居民集中居住区、低洼地学校、重点堤段、病险和在建水利工程、江河沿岸、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工程以及山洪易发区的防洪安全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同时,要严格落实江河洪水防御方案和重要水利枢纽的调度方案,严禁随意调整洪水调度方案、改变工程运行方式和超汛限蓄水。
落实预案,做好抗洪救灾准备
“各地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积极做好防汛资金、物资、队伍准备。”通知强调,要建立完善的抗洪救灾的社会动员机制,及时有效地组织受灾群众自救和当地群众互救。
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加快灾后重建
目前,重庆市部分地区已经遭受了暴雨等灾害袭击,当地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加大投入力度,及时调运、发放救灾资金、物资,妥善安排受灾群众以及转移避险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水喝,有病及时得到医治,学生有学可上。
同时,要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加强灾区环境消毒和传染病监测预警,确保灾后无疫病发生。抓紧做好因灾损毁公路、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民房的修复重建,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罗芸 曾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