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测绘部门累计为抗震救灾供图5.3万张、数据11TB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17日   来源:测绘局网站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测绘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即启动应急测绘保障预案,充分发挥测绘技术优势,快速为抗震救灾提供地图、地理信息和测绘技术服务,及时满足了各方面的急需,受到广泛肯定与好评。截至6月15日,累计向90多个部门和单位提供灾区地图5.3万张,其中新加工制作3.1万张;提供遥感影像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超过11000GB;核对空运空投坐标近1200点。

    一是开通基础测绘成果提供绿色通道,紧急制作抗震救灾专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应各方面不同要求,紧急加工制作抗震救灾专用地图,建设灾区三维地理信息应急服务系统、抗震救灾综合服务地理信息平台;24小时不间断为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灾区政府提供测绘成果和技术服务;四川测绘局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搬到了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直接为抢险救灾提供现场服务。

    二是紧急获取处理灾区地震前后的遥感影像,快速制作灾区恢复重建规划用图。先后调集了包括无人机、直升机在内的9架飞机对灾区实施航空摄影,协调国内外多颗遥感卫星不断获取灾区影像;通过“中国测绘网”,紧急将影像传回北京加工处理,制作出首张灾区震后高分辨率雷达影像图,以及一大批影像地图。截至6月15日,已获取陕甘川三省航空摄影影像近9万平方公里,接收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24.1万平方公里,制作完成14个县的分县影像图和2000多幅影像地图。

    三是协助做好灾情监测和分析评估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对四川、甘肃、陕西80个县进行了灾情遥感解译和评估,重点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地质灾害进行了遥感解译和统计分析,获得了灾害位置、类型、规模和分布特征等灾情信息,以及道路、房屋等的损毁情况,形成了汶川地震灾情分布图集、灾情监测与评估数据库、灾情分析报告及灾情监测与评估服务系统等系列成果,已提供国土资源等部门使用;应国务院办公厅、水利部、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等的要求,采用先进的机载激光测高系统对唐家山地区进行了航空摄影,制作并提供了四川灾区水库及堰塞湖分布图、唐家山三维立体模型等,为唐加山等堰塞湖抢险救灾提供了大量测绘技术支持;与地震部门合作,派出技术专家组赴灾区和西藏开展实地测量,分析研究地震对我国大陆造成的影响,即将形成分析报告;完成了大雁塔等的形变测量和安全性分析。

    四是积极为媒体和公众提供测绘服务。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直接服务于中央电视台大型直播节目;紧急制作了几万份灾区地图并免费发放志愿者,超过40万人次通过国家测绘局网站下载了相关地图。

    下一阶段,国家测绘局将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对口支援省区市的测绘力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快速制作灾区影像地形图。获取全部灾区范围的遥感影像,确保灾区 “一县一图”,实现1:2.5万影像地图对灾区的全面覆盖和1:1万、1:5000、1:2000影像地图对灾区城镇地区等的覆盖,满足灾后重建规划用图的急需。

    二是快速建立灾区应急测绘基准体系。满足灾区基础设施重建等对大地测量控制点的急需。

    三是完善更新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及时更新和不断完善抗震救灾综合服务地理信息平台、灾区三维地理信息应急服务系统,并继续提供有关方面使用。

    四是继续做好灾情监测和分析评估。与有关部门合作,继续为灾情评估、次生灾害监测预警预测等提供技术支持;编制汶川地震综合地图集、地质灾害地图集等地图集,研制堰塞湖等地质灾害灾情地理信息系统;做好堰塞湖、重点滑坡地段、重要基础设施、重点文物等的形变监测和安全性分析。

    计划于2009年初,开始全面恢复灾区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等测绘基础设施,系统开展灾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相关链接
· 鹿心社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测绘保障
· 测绘局:北京福建重庆湖南出台加强测绘工作意见
· 测绘局:测绘部门为抗震救灾提供地图4.8万余张
· 闵宜仁等到福建调研测绘成果和地理信息服务情况
· 测绘局长与科技部副部长共商灾后重建测绘保障等
· 测绘局:改革开放30年地图集编制方案通过论证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