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江苏前一阶段支援地震灾区特别是四川抗震救灾的情况,以及下一阶段对口支援工作的初步打算。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急动员、迅速部署,社会各界积极响应、通力合作,全力以赴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得到了中央领导、有关部委和四川灾区受灾群众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多次批示要求全省上下坚决响应中央的号召,急灾区所急,想灾区所想,全力支持灾区抗震救灾,坚决完成中央交给江苏的任务。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省委省政府联席会、省政府常务会、省长办公会等,研究支援抗震救灾具体工作。
5月19日,中央下达江苏1周内支援德阳绵竹3万顶帐篷、2万套活动板房任务后,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亲自深入帐篷、活动板房生产企业鼓舞士气,推动各家企业千方百计开足马力加紧生产,最终江苏保质保量超额完成了任务。省政府成立了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的组织协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当前抗震救灾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办、国办《通知》精神,从讲政治、顾大局角度出发,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力支持灾区抗震救灾。
救援队伍行动迅速、及时驰援灾区。地震灾害发生后,江苏迅速派出医疗救治、地震救援、公安特警、卫生防疫、电力和通信等多支队伍驰援灾区,执行抢险救援、救治伤员、卫生防疫、维护治安和抢修设施等急难险重任务,累计派出救援人员超过1万人。其中,医疗和防疫、房屋安全鉴定专家队都是全国第一支抵达灾区的外省市救援队伍。
全力支援建设受灾群众临时住所。江苏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生产企业尽最大的努力、以最快的速度,生产调运安装灾区急需的帐篷和活动板房。截至18日,全省向灾区调拨帐篷4万顶,国家民政在江苏调拨帐篷19万顶,在川援建现有人员达7934人,安装完成过渡安置房13691套。目前,江苏施工队伍正全力以赴,努力确保6月25日前顺利完成第一期2.6万套板房建设任务。
社会各界满腔热情、踊跃捐款捐物。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捐赠款物34.43亿元,其中捐款27.25亿元;全省有301万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5.6亿元,交纳特殊党费的党员数占全省党员的70.5%。捐赠款物和交纳“特殊党费”一直处于各省(区、市)前列。
积极做好伤员收治和转移学生就读工作。根据国家统一安排,江苏共接收医治来苏的灾区伤员1299人,分布在9个市40家医院。江苏还安排5577名灾区学生入学借读,继续完成学业。
除经贸、卫生、公安、建设、民政、通信、地震、交通、电力等部门和行业外,江苏许多部门和行业也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尽最大努力做好抗震救灾相关工作。省教育厅认真做好灾区生源地大学生的帮扶援助和教育引导工作,对受灾地区学生来江苏临时就学做到“零拒绝”,按照“分级办学、属地管理”原则,由受灾地区学生亲友监护人居住地所在区县的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入学。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下发紧急通知,对在苏地震灾区务工人员做出妥善安排,重点保障灾区务工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其他各项权益得到有效维护。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派出由28名食品检验、建材检验和特种设备检验专家带领的检验检测技术服务队,为灾区的电梯、压力容器、食品企业生产水源进行检定和电梯维修。省地震局派出17名地震专家为抢救被埋压人员提供最佳救援方案。江苏检验检疫局派出11名各口岸实践经验丰富的检疫专家带队的卫生防疫救援队赴灾区执行卫生防疫和消毒处理任务。机场、铁路等部门专门开通绿色通道,全力做好抗震救援队伍和物资运输保障工作。省监察厅、财政厅、审计厅切实做好抗震救灾款物的拨付和使用监督工作。新闻媒体也派出记者到一线作了大量及时生动准确的报道,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合力,充分展现了江苏良好的形象,鼓舞了士气。
最近,中央对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作出了新的部署,决定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市)”的原则,建立对口支援机制,其中江苏对口支援四川省绵竹市。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进行专题研究。日前,江苏已派出由一位副省长率领的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赶赴绵竹,就灾后恢复重建的有关情况进一步进行调研摸底,并与当地协商制定援建的规划和工作方案,提交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江苏还将在对口支援三年期限内,每年大体按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来安排对口支援的实物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