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截至目前,以12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0个省部级研发转化中心、7个行业技术研发中心、56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主体的滨海新区重大自主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全部启动实施。
在新的发展阶段,滨海新区努力贯彻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一流科技园区。根据滨海新区自主创新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以滨海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创新园、空港加工区科技创新园、塘沽海洋高新科技创新园“一区三园”为依托,将形成功能明确、特色突出、相互补充的科技发展布局,并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为实现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定位创造条件。
据了解,截至目前,在滨海新区国家重大科技平台中,滨海高新区地块填土工程今年已完成188万方,约占全年计划的47%;综合服务中心正在抓紧进行大楼环保节能措施的研究与完善;泊龙湖区集商务、会议、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商务中心大楼已基本确定设计方案;已确定的四个招商引资项目正在抓紧办理开工建设前期的各项手续,近期可望陆续实现开工建设。
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一期工程于3月底开工建设,临床Ⅰ期实验室建设已启动,并接到国内外多项订单;第一批引进的海外人才已任命;临床研究中心和药物分析测试中心两个平台建设正式启动。
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目前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储存的工业化生产技术,获得了发明专利,并相继建造完成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制造车间和第二条干细胞培养生产线;产业化车间面积不断扩大,为细胞分离、大规模培养及储存奠定了基础;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初步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
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完成实验基地二期厂房建设,现正承担54项科研项目,其中有两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纳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服务的客户达百家,服务机时达四万多小时,已完成检测中心规划设计方案,现正在进行检测中心部分实验室的装修改造工作,预计到今年8月完成全部工程。国家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搬迁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设备和人员已经到位,7月将正式挂牌。
在企业集团技术研发中心中,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程力学室部分实验装置安装就位,正在进行TP特殊扣石油套管的设计开发和抗腐蚀石油套管的试制。
天铁集团板材产业技术开发中心理化检验中心已交付使用,目前已开展了相关重点技术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
天津钢铁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新建的技术研发大厦整体工程外部结构已经完成,重点在线工艺技术装备、实验室仪器设备已投入使用;新品开发与研制取得进展,高强船板正在进行产品的国内外认证、高强度结构板等产品开始小批量试制等。
天津纺织工程研究院积极承接各类新产品的开发,并积极组织推进重点技术项目的开发,努力提高成果转化率,在棉纺、毛纺高速纺纱技术、高效纺纱工艺技术、半精纺工艺技术、航空、建筑特种复合材料技术数字智能技术、天然纤维细化技术等方面具备了研发共性技术、集成技术和应用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化学药物创新研发中心完成科研大楼和综合楼的基础打桩工作,同时正在进行一类、三类新药的研发。
渤海化工研究院正在编制研究院建设实施方案,年内计划投资1.3亿元,安排科技创新项目17项。
滨海新区提出,以重大自主创新平台为载体,到2010年,滨海新区要初步形成高科技企业的聚集效应,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0家左右,高新技术产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围绕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国内外高水平研发机构1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服务机构100家,拥有一批关键技术和标志性创新产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达到120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3%,企业研发投入占总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75%。创新滨海高新区开发与管理模式,形成部市共建、联合开发的新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形成产学研紧密联系、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形成鼓励创新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记者 陈璠 见习记者 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