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吉林省省长韩长赋主持召开省政府2008年第8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意见(送审稿)》、《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若干意见(送审稿)》等。
会议指出,7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吉林省的期望和支持,是国家赋予吉林省的重大责任。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不仅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遏制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有利于发挥吉林省资源优势,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有利于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有利于带动农机装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省委高度重视,我们要把这个工程作为吉林省农业“一号工程”和经济发展重点工作,下定决心,全力以赴,组织推进,实现目标,向国家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会议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一要明确实施原则。坚持内涵挖潜为主、合理开发原则,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选择重点区域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节水农业示范区和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提高中部粮食生产核心区,主攻西部粮食生产后备区,稳定东部产粮区。二要抓紧组织推进实施。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要统筹安排,充分考虑工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合理确定先后顺序,保证协调顺利推进。对已经批准的项目,要按照规划和计划,加快组织实施。对未实施的项目要按照规定程序,尽快搞好立项、可研等前期工作,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联系,争取列入国家相关专项规划中。三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大中央财政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的扶持力度。省级财政每年要专门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同时,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吸引政策性银行贷款投入。依托项目建设主体,创新办法,调动社会投入的积极性。四要创新建设管理机制。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发挥企业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探索土地、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化等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有效运行模式,确保工程规范建设和建成后持续发挥效益。五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省政府成立增产百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要把各项任务分解到市(州)、县(市、区)和省直有关部门,确保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措施明确、进度明确、组织明确,全面落实。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会议指出,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直接关系搞活粮食流通、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关系到调动企业积极性,涉及全省振兴发展大局和社会稳定。
必须下定决心,加大力度,攻坚破难,确保完成。一要以思想解放推动粮企改革。以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统一认识,转变观念,以粮企改革的成效检验思想解放的成果。二要明确任务目标和原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方向,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启动实施,年底前基本完成。三要加强指导、多种形式推进。要针对粮企的不同情况,确定上划、兼并、重组、出售、破产等产权改革形式,一企一策,不搞“一刀切”。四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对历史遗留的“老粮”清库损失损耗和亏损挂账等问题,要制定具体清理认定和处理办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对于借粮企改制之机突击进人、突击花钱和变相转移国有资产的行为,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有关政策,切实搞好改制企业职工安置就业和社会保障,做好思想工作,确保稳定。五要强化组织实施。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改革中的职责和任务,特别是要强化市州、县(市、区)政府责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全力推进。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抓好工作落实,推动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攻坚顺利实施。
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吉林省城乡医疗救助指导意见(送审稿)》。会议指出,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为城乡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是今年省政府民生工作的重点。要本着救困、救急、分类施保施救,逐步扩大救助范围的原则,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五保供养对象、重点优抚对象、重病或重残及因突发事件医疗费用支出较大导致家庭特别困难的低收入家庭成员四类重点救助对象进行救助。
会议还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提高全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方案(送审稿)》。
副省长竺延风、陈晓光、王祖继、房俐、王守臣,省长助理王化文,秘书长王云岫出席会议。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省政府法律顾问、咨询委员列席会议。(记者 徐阳)
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规划简介
《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为根本,着眼于现有耕地资源保护和提升,以提高单产、内涵挖潜为主,适当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用5年或稍长一点时间,通过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土地整理和保护工程、新品种培育推广工程和农业全程机械化建设工程,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大范围推广高产粮食作物品种,大面积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优化配置水土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使全省粮食阶段性生产水平由目前的500亿斤提高到600亿斤。
《规划》将本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完善设施,科技先行;市场主导,政府服务;创新体制,科学管理;整合资源,协调推进的基本原则实施。预计总投资260亿元,将建设十大工程、29个项目,主要包括在中西部地区兴建的引嫩入白、哈达山水利枢纽和中部引松供水3项重点骨干引水工程,大型灌区建设和改造工程,中部土地保护和西部土地整理工程,标准粮田建设工程,农业良种培育和推广工程,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工程,生产技术集成与普及工程,病虫草鼠害预防工程和生态保障工程。
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吉林省将制定积极的扶持政策;创新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逐步完善粮食仓储设施,确保增产后的粮食安全;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加强对增产百亿斤粮食的组织领导,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确保工作目标的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