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青岛市气象局了解到,自6月25日起开展的浒苔处置气象服务已经接近尾声,此间,气象服务呈现五大亮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先后4次连线青岛市气象局,对浒苔处置气象服务进行指导,提出要运用气象科技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政府分忧;青岛市市长夏耕指出气象部门在浒苔处置工作中至关重要;山东省气象局、青岛市气象局专门成立了浒苔处置气象服务工作组;山东省、青岛市浒苔处置工作应急指挥部联席会议每次必定听取气象服务情况汇报。
二是服务贴近需求。在做好海上浒苔打捞、围油栏布设、流网布设等气象服务的同时,增加了对浒苔运输、填埋区四方、平度、莱西等地的地面温度预报;根据预报需要,加强了短时临近预报,每3小时向山东省、青岛市浒苔处置工作应急指挥部,青岛市应急办、海洋渔业局、海事局,军地联合指挥部等通过传真、电话、e-mail等形势传送预报结果;增强了服务的敏锐性,服务随需求而变,落实人员进行点对点连线服务,不定时滚动发布临近天气预报。截至7月11日,共发出30期《浒苔治理气象信息专题报告》,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11次,雷电预警信号7次。
三是监测手段先进。充分利用奥帆赛前期建设的新一代天气雷达、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风廓线雷达、GPS水汽探测网、区域自动气象站网、能见度观测网等加强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利用奥帆赛场及周边浮标站、海岛及岸基自动气象站、梯度风观测塔等采集实时监测资料;7月8日起,在浒苔分布集中区域,安排气象观测船出海开展现场海域移动气象观测;在奥帆基地周围开展现场人工气象观测;完成了对大气电场仪系统的安装并初步投入使用。
四是服务团队优秀。青岛市气象局各业务岗位干部职工,联合来自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北京市气象局、上海市气象局、山东省气象局和安徽省气象局的外援专家,组成强大的服务团队,在浒苔处置气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科研与业务结合。在加强与中央气象台、上海区域中心气象台、北航气象台等联合会商的基础上,利用为奥帆赛气象服务开发的各种预报模式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将科研与业务结合,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利用应用上海台风研究所、山东省气象局和中国海洋大学的海雾模式,雾的预报能力明显提高;利用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合作开发的短时雷电预警系统、中国气象科学院的闪电预警系统,提高了雷电预报能力;利用中央气象台下发的T213、T639模式产品,欧洲中心、日本模式产品等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多普勒雷达拼图、自动气象站传输数据、风廓线雷达图和卫星云图等各类探测产品,提高预报准确率。 (中国气象报记者 王素琴 张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