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广大领导干部科学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意识,7月25日,黑龙江省委举办领导干部专题学习报告会。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应邀为全省400余名领导干部作了《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专题报告。报告会由黑龙江省副省长于莎燕主持。
郑国光全面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事实,深入分析了全球和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详细解读了全球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和机遇,并对应对气候变化和防御极端气象灾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郑国光同时对黑龙江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郑国光指出,随着对气候变化科学问题认识的逐渐加深,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大国,应对气候变化给我国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强化防灾减灾工作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对应对气候变化和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增强防御和减轻极端气象灾害的能力,增强农业抗御自然风险能力,增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能力,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实力和全球应对极端气候灾害能力,同时要加强科普教育与宣传。
郑国光强调,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近50年,黑龙江省气候存在着明显变暖趋势,平均气温升高了2.0℃,幅度高于北半球和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全省年降水量减少约41毫米,并且降水阶段性变化明显,气候变化直接导致极端气象灾害及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频繁发生,水资源矛盾日益严重,冰雪旅游受到严重威胁。近年来,黑龙江省政府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部门联动加强森林火险监测预警、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松嫩平原草原禁牧计划,使黑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多尺度、多层次、多门类的现代化气候变化监测网和全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系统的建立,极大增强了黑龙江省对于各类灾害性天气及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预测及应急服务能力;《黑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颁布实施,使黑龙江省应对气象灾害有法可依。
郑国光指出,黑龙江作为林业大省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防御自然灾害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一是积极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确保粮食高产稳产。要积极开展气候变暖后的黑龙江省积温带变化研究,划分新的积温带。根据积温带变化,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进作物和品种布局,科学引进高产稳产作物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二是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充分利用卫星遥感、雷达、自动气象站等现代化装备,增强对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监测预报能力。制定和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确定信息员专门负责灾害预警预报工作。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卫星广播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三是加强大、小兴安岭森林火灾防护工作。要积极整合现有林业监测资源,建立完善森林火灾预测预报预警、监测、扑救、林火阻隔及火灾评估体系。四是积极开发清洁能源。要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积极做好风能、太阳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五是大力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要大力开展人工增雨(雪)工作,向空中要水。六要看天烧火,积极进行节能减排。作为全国采暖用煤最大省份,要科学利用气候变暖后所带来的有利因素;要根据天气变化,合理调整供暖量;要看天烧火,进行科学供暖,以节约供暖成本,促进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