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动力趋强、区域经济趋活、经济效益趋高、民生指标趋好。初步核算,上半年海南省生产总值(GDP)707.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5%。这是记者25日下午从海南省政府上半年海南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第三产业首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2%。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2.5,比上年同期上升1.2点,整体经济持续在较快通道上平稳健康运行。
农业生产保持较好发展势头。随着省政府支农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种粮、种苗、生猪饲养等各种农业补贴发放到位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刺激,上半年,全省农业完成增加值211.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
工业生产受市场因素影响增幅回落。上半年,全省工业完成增加值161.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0%,增速同比回落了30.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50.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增速同比回落了33.7个百分点。
上半年,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83.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2%,增幅提高2.6个百分点,创1994年以来第三产业发展新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4%,首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投资与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总额283.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8%,增速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160万吨造纸、GSM网络建设、大广坝二期工程等大项目投资进度已超过半年计划。
在三亚、陵水、琼海、文昌、保亭、五指山、定安、澄迈等市县旅游房地产开发明显加速的带动下,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全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3.68亿元,同比增长70.7%。
消费需求保持旺盛势头。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增速同比加快了8.4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县域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上半年,全省全口径财政收入173.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5.88亿元,增长52.8%,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63.50亿元,增长55.1%,占83.7%。其中房地产税达20.95亿元,占33.0%,对税收收入增长贡献率达41.5%,成为税收收入的主导力量。
县域投资的增长势头十分强劲。上半年,在全省16个县市(不含海口、三亚,下同)中,有11个县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50%以上。县市财政收入大幅度增收。在全省16个县市中,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在30%以上的有12个县市,其中陵水、昌江、乐东、五指山等增长1倍以上。(官蕾 程娇 王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