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广西百色市右江矿务局那读煤矿发生重大透水事故,到7月27日,仍有29人被困井下生死未卜。
随着井下施救工作的不断推进,通往事故现场的巷道出现瓦斯浓度超标等问题,给抢险救援工作增加以难度,必须加大抽风力度消除有害气体。指挥部决定在井下事故现场的地表上钻两个钻孔,以便加快排放有害气体进度。
广西测绘局26日中午12时20分接到抢险指挥部门的指令后,在1个小时内集合了9名技术人员,携带全球卫星定位接收机(GPS)、全站仪等高精度测绘仪器设备,分别从南宁、田阳和德保三地出发,迅速赶到现场。测绘技术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指挥部提供的矿区地形图和拟定钻孔地面坐标,在室内迅速制定了三套定位方案和两套检核方案,以便确保地面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并于17点10分,全部设备和技术人员进入野外现场。由于野外通视性差,全部种满高达3米的甘蔗,无法采用常规全站仪放样定点方案,最终采用了单参考站GPS RTK动态测量和利用广西卫星导航综合服务系统(GXCORS系统)提供的网络RTK定位服务两种方案进行钻孔地表坐标放样。两组技术人员利用测区已知点坐标成果作为起算依据,携带仪器设备迅速进入定位区域,克服了炎热酷暑和甘蔗叶的割伤,在30分钟内分别完成了两个方案的坐标放样,两组人员野外坐标放样的最终结果一致。为了评定坐标放样结果的精度,技术人员分别采用了静态测量、重复放样检核已知点两种核检方案进行检测,两个钻孔坐标放样的平面内附合精度优于6厘米、外符合精度优于20厘米,为抢险钻探队伍开展钻井作业提供了快速、准确的定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