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司法部发文追授王光跃同志"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05日   来源:司法部网站

关于追授王光跃同志"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监狱管理局:

    王光跃同志,男,汉族,初中文化,生前系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鸡街乡王家塘村后湾村民小组长兼调解小组长。2008年4月1日,在调解一起家庭纠纷中被当事人残忍杀害,时年43岁。

    王光跃同志自2004年初被推选为该村后湾村民小组长兼调解小组长,4年来,他本着"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原则,忠实地履行人民调解工作职责,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6件,调解成功36件,无一起因纠纷引发的上访事件。他担任村法制宣传辅导员,认真组织村民开展普法教育,为群众释法答疑,为外出打工村民提供必要的法律知识,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王普法"。他积极带领村民组群众脱贫致富,修建水窖和沼气池,推广优质树苗和种子,使全村民组人均收入从不足三百元到过千元。他热心帮助困难群众,主动照顾村里无所依靠的老人,为五保老人养老送终,使村里老人老有所养。他倡导农村新风,针对部分村民长期嗜赌的问题,采取措施坚决予以制止,通过坚持不懈的开导劝说和批评教育,帮助村民走出赌博阴影,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他的高尚品质和先进事迹,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评价,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为表彰王光跃同志的模范事迹,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司法部决定追授王光跃同志"模范人民调解员"的荣誉称号。

    司法部号召全国广大人民调解员和司法行政干警向王光跃同志学习,学习他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淡泊名利、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学习他立足调解工作本职,恪尽职守、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正直善良、乐于助人、服务群众的高尚情操;学习他敢于担当、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人民调解员要以王光跃同志为榜样,结合"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扎实推动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努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北京奥运会顺利举办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模范人民调解员王光跃同志的事迹

    司法部

    二OO八年七月十四日

    附件:

王光跃同志先进事迹

    王光跃,男,汉族,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鸡街乡王家塘村委会后湾村民小组长兼调解小组长。2008年4月1日,王光跃在调解一起家庭暴力纠纷时不幸以身殉职,时年43岁。

    王光跃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人民调解事业的满腔热情,忠心耿耿,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一、 挺身而出,殉职调解现场

    2008年3月31日晚上9时许,王光跃所在的后湾村村民王光全喝酒以后回到家中,为家庭琐事与妻子刘某发生矛盾。夜晚他叫妻子起来热酸汤给他喝,夫妻俩再次发生争吵。4月1日凌晨4点,刘某出去上厕所时,王光全就将大门闩了起来,不让身着单衣的妻子进屋,刘某只好摸黑回到娘家哭诉。刘某的父亲刘祖国听到女儿的遭遇之后非常气愤,天一亮便从野猪塘村来找女婿王光全说理。才说了几句话,刘祖国就被王光全按翻在地,掐住了脖子。在多次求他人帮助无果的情况下,4月1日中午,刘祖国找到了刚给别人帮完忙回到家里的人民调解员王光跃,请他帮忙调解一下女儿夫妻俩的矛盾,好让女儿回家。听了事情的经过,王光跃二话没说,叫上了本村的另外一名调解员王光辉和刘祖国一起迅速赶到了王光全家。可是,王光全一直躲在家里的阁楼上,不下来开门,并再三扬言:"一个也不许进来,进来一个打死一个"。为了能够尽快平息矛盾,王光跃耐心地劝说了十多分钟,王光全赖在阁楼上就是不肯下来。刘祖国使劲推开了门,王光跃走在前面,边上楼,边劝说,"光全,有什么事情可以下来说嘛!"当王光跃刚上到楼梯口,失去理智的王光全突然提起一个铁火筒,劈头盖脸的砸向了王光跃,王光跃躲闪不及,被铁火筒击中头部数下,顿时血流如注,倒在地上。看到这极其残暴的场面,王光辉和刘祖国惊呆了,半天才缓过神来,立即抱起浑身是血的王光跃往乡卫生所跑。由于伤势过重,在崎岖的出村山路上,王光跃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后经医院诊断为颅骨粉碎、颅脑损伤钝器致死。就这样,人民调解员王光跃牺牲在他挚爱的调解岗位上,长眠于这片他一直为之奉献的红土地。

    王光跃的家人和村里的群众闻讯赶过来,大家哭成一片,一双双泪眼盯着这位视百姓的利益比自己的生命还重的可爱的人,希望他能重新醒来。谁都不愿意相信,他们所尊敬的小组长,就这样离他们而去了。刘祖国瘫倒在地嚎啕大哭: "光跃,我对不起你呀,要是我走在前面,死的可就是我呀!"王光跃的妻子哭了:"那时他刚刚回家,水都没喝上一口,我不让他去,他说什么也要去,总担心会出事,没有想到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家……"王光跃的母亲骆荣仙说:"光跃总是想着村里的事情,他调解纠纷被害,完全是为了村里的平安才匆匆走的。"

    二、爱岗敬业,心系调解工作

    王光跃所在的西畴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他所居住的后湾村地处西畴、广南、麻栗坡三县结合部,全村共有26户114人,是一个至今尚未通公路的边远的山区村寨。村里穷,村民人均年收入三、四百元。为了贴补家用,青壮年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做为家里顶梁柱的他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瘫痪的二哥和穷困的家庭,毅然决然地留在了村里。王光跃的父亲王华良干了30多年村民组长、人民调解员,在2004年卸任时推荐了儿子王光跃接替他的工作。王华良郑重地告诉儿子:"推荐你当村民小组长和人民调解员,不是让你享福,而是要找一个挑大梁的人,一个为大家造福的人"。 王光跃牢记着父亲的教悔,最终在选举中以最高票当选。

    在这个小的称不上官的岗位上,王光跃头一次感到了村民的信任和责任的重大。烈日酷暑下,寒风暴雨中,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平凡的工作中去。不管是排查纠纷,调解矛盾,还是宣讲法律,维护治安。他都不辞辛苦,百折不挠。王光跃始终认为,矛盾虽小,但如果不加以及时处理,就可能导致积怨加深,矛盾激化,甚至酿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只要有纠纷,他就会闻风而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地把矛盾控制在初始,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在村民的眼里,王光跃这儿就是说理的地方。村里的另一名调解员王光辉曾说:"王光跃这个人办事很公道,不讲兄弟族类,不分内姓外姓,他就认一个理--公事公办。因为他公道,很多人都很服他。"

    2005年12月的一天,村民王居福盖猪圈时侵占了村民王光禄的宅基地,两家人在村里就吵起来,互不相让,王光禄一时冲动还打伤了王居福的妻子。两家剑拔弩张,形势危急。为了能够迅速化解矛盾,王光跃连续几天往返两家调查取证,弄清事实后又对双方进行了耐心细致地劝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使两家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双方重归于好。事后,王光禄为王居福的妻子支付了医药费,王居福则把多占的宅基地退回了王光禄。

    后湾村虽穷但一些村民长期嗜赌,有时一天输赢多达两三千元。王光跃看到了赌博问题的严重性,不仅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赌博,还不厌其烦地给村民们讲赌博的危害。其中有一个30多岁的年青人叫王居成,特别爱赌,王光跃从当村民兵班长时就开始坚持不懈的开导教育,一直用了整整8年时间才将他教育过来。王居成终于戒赌成功并走出去打工,33岁娶妻生子过上了幸福生活。王居成至今还清晰地记着王光跃对他的教悔:"你那么大了,你妈老了,还不洗心革面停止赌博找个正事做,找点钱娶个老婆,不然你这一辈子都会打光棍。"

    王光跃在默默无闻中调解的矛盾琐事还有很多很多。在王光跃心中,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担任后湾村调解小组长的四年里,王光跃真正做到了以情感人,以理动人,以法服人。截至牺牲前,王光跃已经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6件,调解成功率100%。全村没有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没有一起因调解不当而导致矛盾纠纷激化或越级上访。王家塘村总支书记说:"王光跃从没有把纠纷上交到村调委会,他的调解成功率达到了100%,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为了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使村民脱掉法盲的帽子,王光跃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法律宣传普及的任务。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遇到不懂的法律问题,经常向乡司法所的人员请教,回到村里再将学到的法律知识传授给大家。他经常利用晚间和农闲时节以法制宣传辅导员的身份,为群众释法答疑,指点迷津。不管村里开什么会,他都要插上一节法律内容。为了维护外出务工村民的权益,他还利用他们春节回家相聚的机会讲上一课。几年来,王光跃组织村民学习了《婚姻法》、《农业法》、《土地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多部法律法规,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王普法"。王光跃的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后湾村治安形势大为好转。

    三、无私奉献,情牵百姓利益

    王光跃在生前向党组织递交的入党申请书里写道:"如果能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决心遵守党的章程,执行党的决议,履行党的义务,更加积极投入小康村建设,处处起带头作用,为全村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其实,王光跃一直在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誓言。

    王光跃在后湾村上任伊始,全村人年均收入不足三百元。他意识到只有脱贫致富才是保持和谐稳定的关键。几经调查,他决定组织引导村民搞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一番努力后湾村24户人家建起了沼气池,从而节省了能源,保住了青山。为了解决吃水、用水难,他又带领大家修建家庭小水窖,以前的缺水现象大为改观。他还组织大家安装了卫星电视接收器,让村民家家收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王光跃领导村民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他找来优质花椒树苗和玉米、大豆种子在本组推广,使农业产量翻番。他号召家家户户养黄牛,进一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现在村民年收入已经超过千元。为了彻底摆脱村里至今不通公路的窘境,今年初,他又苦心说服大家每户集资300元用于修通出村的公路,如今钱款已经到位,只待农闲时节开工建设。

    大爱无边,王光跃热心帮助每一个有苦有难的村民。村里的五保老人刘知桂无依无靠,是王光跃把她的生养死葬全包在自己身上,2005年接到家里服侍了两年多,直到老人家去世。95岁的肖文秀奶奶和80岁的戚万英老人说起王光跃时激动的不得了,光跃经常帮助挑水,打猪草,干活,做饭。他真是好得很。邻村的王居潮母亲去世,他去帮助安葬时,还带上自家的烧柴。邻组的村民建房缺楼棱,他拿着自家的支援……一切想着别人、为了别人,唯独没有考虑他自己,这就是王光跃。村民们说,光跃家建房3年了,他一直忙着给别人家建水窖、沼气池,却来不及给自家建。他长年忙于调解工作,没有时间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他整天想着工作,没有时间关心自己的发妻、儿子。王光跃心中始终怀着深深的歉意。他曾对妻子说:"村里的事需要一个牵头的,而我就是这个牵头人,就得比别人多付出。家中的事情,你就多辛苦了。我欠你们的太多太多,以后一定找机会补上。"每次到乡里集市,他都惦记着给家人买点东西,却舍不得给自己买。王光跃是那么的清贫,甚至生前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

    四、泪洒西畴,丰碑永驻人间

    王光跃的事迹,感动了家乡的父老乡亲,4月4日是他出殡的日子,清明时节慰英魂,十里八村的村民纷纷赶来,送别这位好心的村官、知心的朋友、真心的兄弟。400多人组成的长长的送葬队伍里,有他的至爱父母和妻儿,有他帮助过的肖文秀、戚文英、吴世美老人,有他调解过纠纷的夫妻、青年,也有更多相识、不相识的村民百姓,老乡们哭着喊着,悲痛欲绝,肝肠寸断。

    王光跃的牺牲,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云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孟苏铁专门批示:"要大力宣传王光跃同志的事迹"。《法制日报》、《云南晚报》、云南电视台及各大媒体网站都作了相关报道。云南省司法厅施朝兴厅长在慰问王光跃家人时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王光跃同志不计报酬、不讲名利,为建设家乡,为普及法律知识、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默默奉献,直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是我省23万基层人民调解员的优秀代表,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边疆的稳定、和谐与繁荣。我们每一个政法工作人员、基层干部都应该向他学习,向他致敬!"为了表彰王光跃同志,中共西畴县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县委、县政府授予他"优秀人民调解员"、"优秀综治维稳小组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云南省司法厅同时号召全省司法行政干警向王光跃同志学习。

    山川垂泪,大地悲歌。王光跃同志倒下了,倒在了他挚爱的人民调解第一线。他用生命践行了要求入党的铮铮誓言,用行动展现了无私奉献、不畏牺牲、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用热血谱写了实现平安和谐的壮丽篇章。  

 
 
 相关链接
· 司法部:司法考试五大调整 加强保密 报名者37万
· 中组部和司法部召开全国律师行业党的建设工作会
· 司法部发布两规章 细化、补充和完善《律师法》
· 司法部举办专题培训班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
· 司法部近日再次表彰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 司法部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做好奥运会筹办工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