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层面”联动发展,就是一部大合唱,需要各方面精诚协作、相互支撑,甚至激情投入。在天津市一盘棋的格局中,各郊区县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相继召开了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区县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动会,加快设施农业建设现场推动会和银政合作现场推动会,制定了新农村建设二十条实施意见,出台了加快设施农业建设、区县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工程、推进银政合作、深化联合推动机制等,强化了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
政策扶持力度之大,令人鼓舞;各郊区县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主动融入、借势发展,在“三个层面”联动发展的格局中,各郊区县抢抓发展机遇,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东丽区坚持融入新区、服务新区,依托空港物流加工区、泰达西区、滨海高新区、现代冶金区、天津机场、空客项目,加快城市化步伐。静海县抓住天津市与日本九州市签署建设循环型城市合作备忘录的机遇,以子牙环保产业园为核心,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坚持创新、创业、创造,发展特色经济,引进重点项目,改善民计民生,推动郊区县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以设施农业为突破口推进农业现代化:目前共落实建设地块12万亩,已建成5.9万亩,在建3.4万亩,仅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相当于过去十年的建设规模。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工业化:宁河县玖龙高档包装纸生产基地、北辰区汉森风力发电项目、塘沽区中石油储备罐区、汉沽区津滨科技工业园、宝坻京津国际商贸港轻纺城等项目纷纷落户。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城市化:西青区的“五路五河”、武清区的黄金走廊、津南区的“一河一路三个出口”、蓟县的外环线和生态治理工程、大港区的湿地公园等重点工程快速推进。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突破口改善民计民生:上半年,天津市农民从粮食直接补贴和土地征用补偿得到的收入分别增长了1倍和73.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133元,同比增长11.5%。
着眼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打造拥有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的“四金”农民……各郊区县用一流的标准实现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科学定位,用重点工作的实际成效体现农村工作高水平,用科学体制机制保证各项工作持续上水平。
在协同配合中,拓展生存的空间;在错位经营中,突破发展的瓶颈。
与滨海新区纳入国家重要战略部署的机遇相比,中心城区似乎少一些“天时”;与各郊区县拥有相对丰富的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相比,中心城区似乎少一些“地利”。把更深的文章做在“人和”上,克服短板,发掘优势,利用人流密集的人脉资源发展商贸业、金融业、中介服务业,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更加关注和改善民计民生,中心城区通过发展经济、壮大实力,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努力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用创新的精神培育新的增长点。河北区发掘历史文化、交通枢纽、五河水域、风貌建筑、美术高院等独特优势,培育现代服务业和新型都市工业,形成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交通枢纽商务、亲水休闲经济等区域特色。红桥区以子牙河为界,南部实施泰达城、西站前广场等项目,北部打造光荣道经济带,首批启动30万平方米的红桥广场和400万平方米的科技产业园,以此带动道路两侧开发。
用深厚的情感抓好民心工程。市区人口密集,改善民计民生的任务尤为繁重。南开区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征集干部群众合理化建议1900多条,把大讨论活动转化为改善民生、为民服务的实际举措,切实搞好惠民和扶贫助困重点工程,使群众切身感受到新变化和新进步。河东区加快建设天津市目前建筑面积最大、按照商品房标准建设的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项目,并已启动了70万平方米的拆迁工程,年底前将启动剩余分散住宅平房拆迁任务,有效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
用务实的作风改善环境质量。地理位置处于中心城区“中心”的和平区,以建设最干净、最靓丽的城区为目标,高标准推进迎奥运重点地区和道路环境整治,精心保护好风貌建设,建立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长效机制,推动城区面貌发生新变化。河西区秉承环境兴区理念,推进道路改造和旧楼区整修,建设标准化菜市场,实施老住宅供热补建,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城区。据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在去年10月份对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民心工程的调查,河西区在涉及城市环境的11项指标中有7项综合评价最高。
经济更有活力、民生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亮丽——中心城区在全市统筹发展中找准了定位,把握了重点,全面提升了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