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交通破除瓶颈 贵州威宁特色农业铺就“小康路”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18日   来源:贵州日报

    8月的贵州省威宁自治县,蓝天白云下是花的海洋,是风吹草低牛羊壮的风光。越野车穿越几条干道公路上,粉红和白色的马铃薯花连绵铺展田野村庄,形成了夏天贵州高原上的亮丽风景。

    威宁自治县作为“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和贵州种薯基地,今年的马铃薯种植达到了160万多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一半,涉及种植户25万户,占威宁农村人口的90%。按照每亩马铃薯1500元的纯收入计算,很多种植户年收入超过万元,120多万总人口人均拥有1亩以上的马铃薯收入。

    进入新世纪,随着内昆铁路经过威宁县城和沿线10多个乡镇,以及通县油路、乡村公路的提级,当地的农产品得以出山。威宁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选择马铃薯、畜牧、烤烟及夏秋反季节蔬菜和中药材作为农民“招财进宝”的产业来培育。

    马铃薯产业的迅速勃兴,是当地政府带领威宁人民,经过多年的倾心培育的硕果。但他们并未因此停歇该产业发展的脚步。6月23日,中国南方马铃薯文化节在威宁举行。通过此项活动,引进龙头企业进行马铃薯深加工,让富民的产业链条扣得更紧。

    畜牧业是威宁的传统优势产业。过去,威宁农民依靠宽广的天然草场饲养猪、牛、羊为主的牲畜,成为享誉省内外的“中国南方畜牧之乡”,畜产品销往临近的云南昭通、宣威、贵州省六盘水市等地。近年来,威宁的出栏畜禽已坐上火车和汽车,俏销云南、广西等地。为解决天然草场载畜量有限、牧草冬枯夏荣的季节演替掣肘畜牧产业升级难题,威宁当地政府引导农民改良天然草场,利用冬闲田土种植绿肥、萝卜等优质牧草,解决牲畜越冬问题。

    威宁拥有河谷地带和低凹丘陵坝地。当地高原气候培育了“清雅飘逸、柔美香甜”的优质烟叶,是全国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他们扭住烤烟生产不放松,烟叶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07年,全县种烟10余万亩,共收购烟叶25.56万担,实现烟税3921.92万元,农民增收1亿多元。今年的烤烟种植面积近20万亩,计划收购烟叶45万担,预计实现烟税6000万元,农民增收2亿多元。

    威宁还利用凉爽的气候发展夏秋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昼夜温差大的特殊气候,滋养出味甜的“草海牌”大白菜,俏销贵阳、昆明、南宁、长沙等省内外城市。经过6年的培育,蔬菜面积近7万亩,亩年收入达4000元以上,收入万元以上的蔬菜种植户不再稀有。

    中药材是威宁的优势产业。近年来他们在生态植被好的哲觉、黑石、海拉、麻乍等10余个乡镇发展百合、鱼腥草、半夏、天麻等中药材1万多亩,为农民增收8000多万元。为加大中药材的发展力度,今年安排了100万元发展中药材产业。

    多项特色产业的同步发展规模经营,使威宁出现“光热条件好的河谷种烤烟,水资源丰富的坝子种蔬菜,水源较差的台地坝子种马铃薯和牧草,生态植被好的区域种中药材,高山草场上养牲畜”的块状特色产业区域,种植结构更加合理,农民获利颇丰。资料显示,2007年,威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10元,其中仅马铃薯占25%。但有关人士指出,这是一个“缩水”的数字,单从马铃薯的收入计算,去年的马铃薯种植140万亩,人均1亩以上,就占去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二。加上与马铃薯一样覆盖面广,经济总收入不逊色于马铃薯的畜牧业,以及12万人务工和烤烟、蔬菜、中药材等收入,农民的人均收入不应该是这个数字。对此,一位县委领导释惑:威宁人不喜欢张扬。

    以草养畜,畜粪还土,种养互补,成了农民简单却实用的致富秘诀。6月下旬,记者在该县麻乍乡探访,在嘎利村,农民李贵才介绍,全家老少三代7口人,有12亩土地,10亩用来种马铃薯,2亩种包谷喂牛和鸡,马铃薯和养牛的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为了供子女读书,肉和米倒是不缺,家用电器还买得不多,生活条件在村里属于中偏下。在箐脚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才省坦言,村里90%的人家天天可以吃上大米和肉,彩电、洗衣机、电磁炉等家用电器成了家庭的必需品。

 
 
 相关链接
· 宁夏应对世界气候变化发展避免灾害特色农业纪实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用2亿元支持新疆特色农业发展
· 海南以"出口出岛"为导向走热带特色精致农业新路
· 地理标志产品助推广西特色农业经济
· 新疆发展优势特色农业 农民增收实现历史性突破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