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项目办公室获悉,我国油气资源领域评价范围最广、涉及矿种最多的资源国情调查——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经过4年努力,取得丰硕成果,得到国务院领导充分肯定。
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石油远景资源量1086亿吨,地质资源量765亿吨,可采资源量212亿吨,勘探进入中期;天然气远景资源量56万亿立方米,地质资源量35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22万亿立方米,勘探处于早期;煤层气地质资源量37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11万亿立方米;油页岩折合成页岩油地质资源量476亿吨,可回收页岩油120亿吨;油砂油地质资源量60亿吨,可采资源量23亿吨。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石油储量产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天然气储量产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到2030年,石油产量可以保持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产量可以达到2500亿立方米,油气当量“二分天下”的格局初步形成。同时,油页岩和煤层气资源潜力可观,未来可以对常规油气资源逐渐形成重要的补充。
为进一步摸清我国油气资源家底,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于2003年底启动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石油天然气评价了全国115个盆地;煤层气评价了42个含煤盆地(群),覆盖了全国主要含煤盆地;油砂评价了全国陆地24个盆地的106个矿带;油页岩评价了全国47个盆地的80个含矿区。评价工作由5家石油公司、6所大学和6个科研机构的17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评价成果对编制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加强油气资源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记者 丁全利)
链 接
地质资源量指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最终可以探明的油气总量,包括已探明的和尚未探明的。可采资源量,指在未来可预见的条件下可以采出的油气总量,包括已采出的。
油气资源评价是依据一定原则、标准、方法等对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油气资源潜力进行科学认识、评估,目的是摸清油气资源家底,为国家制定能源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我国相继在1981~1987年、1991~1994年组织开展过两次全国常规油气资源评价。
世界上主要油气资源国、跨国公司十分重视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等国家通过专门队伍定期开展本国资源评价。
访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项目办公室主任关凤峻
2003年12月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启动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精心组织,技术专家组奉献智慧、严格把关,各参评单位充分利用以往的研究成果积极投入评价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已全面完成,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就有关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项目办公室主任、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关凤峻。
记者: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是一次重大的油气资源国情调查,参评单位和人员如此之多,项目办公室是如何组织的?
关凤峻: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和现有油气勘查格局下开展的,工作难度很大。为了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设立了领导小组、项目工作组、技术专家组和项目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主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三部委主管司(局)和主要项目承担单位的领导以及技术专家组首席专家组成。技术专家组由国内44位石油、地质和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全面负责资源评价工作质量和技术把关、指导工作。项目工作组由三部委主管司(局)和项目承担单位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项目办公室由三部委主管司(局)和项目承担单位的有关工作人员组成,是资源评价的日常工作机构,既组织项目实施,又开展项目研究和汇总。我们还拟定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项目组织机构工作规则、项目管理办法和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并以文件形式印发各评价单位执行,确保评价工作有章可循。
在组织过程中,我们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坚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尊重科学、尊重地质工作规律,有机整合资源,汇集了国内油气资源评价的优势团队和优秀人才,采取政府部门组织,石油公司、大学、科研单位相结合的全新工作模式。以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为项目牵头单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17个单位共1700多人参加。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石油公司主要领导对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高度重视,为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记者:本次评价范围广、涉及矿种多,这样复杂的评价工作是如何实施的?项目承担单位是如何优选的?
关凤峻: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我们设立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油砂和油页岩资源评价,以及油气储量产量趋势预测、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油气资源评价系统等7个一级项目,并进一步分解成24个二级项目和82个三级项目。
在项目设置上,优选项目承担单位,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优势力量来保证评价任务的完成。在石油天然气资源评价中,考虑到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是资源评价的主体,原则上按矿权区确定各石油公司的评价任务。对各方面关注的塔里木和渤海湾两个重点盆地,则由项目办公室牵头,组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进行交叉整合评价,石油公司提供资料并配合。煤层气资源评价原则上按矿权区分配各石油公司的评价任务,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承担了22个煤矿区资源评价工作。油砂资源评价主要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承担。油页岩资源评价由吉林大学承担。
记者: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大型的国家专项,质量管理至关重要,你们在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关凤峻: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本次评价工作,我们对各个项目实行“全过程、高标准”的质量管理,采取专家全过程把关的方式,对项目工作方案、设计、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实行全程的指导和审查。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各级项目的专家咨询超过1000人次,审查150次。评价过程中,技术专家组首席专家与项目办公室成员专程到成都和广州等地现场指导评价工作。项目办公室的技术顾问全过程参与了7个一级项目的设计和报告的编写,参与了所有技术难题的解决,保证了成果的高质量。
记者:据我们了解,这个项目国家财政投入并不多,你们在资金的使用上有什么原则?
关凤峻: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2004年正式列入国家专项,总预算3060万元。为了实现“小钱干大事,钱用在刀刃上”,项目办公室制定了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确定了经费分配原则,即各石油公司以自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中央财政预算资金重点用于石油天然气资源的评价工作,兼顾煤层气、油砂、油页岩资源评价工作,适当向科研单位和院校倾斜。中央财政投入吸引了石油公司配套资金约8500万元。此外,我们充分利用了石油公司已取得的资源评价成果,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记者:我们注意到,本次评价开展了两项有特色的研究——可采系数和趋势预测研究,其重要意义何在?
关凤峻:可采系数研究是资源评价客观量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可采系数是通过地质资源量计算可采资源量的关键参数,对确定我国油气资源可采系列十分重要。因此,本次资源评价将可采系数单独立项进行研究,制定了油气资源可采系数取值标准,为科学合理地计算油气可采资源量提供了依据,从而获得了完整的油气资源系列。
趋势预测研究是资源评价成果的深化和延伸。为了科学把握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开展石油天然气战略研究提供依据,我们设置了“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分析和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专题,系统开展了全国和重点盆地2006~2030年油气储量产量增长趋势预测研究,对我国未来油气资源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的判断。
记者: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不仅评价了石油、天然气,而且第一次从国家层面评价了煤层气、油砂、油页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为什么要评价非常规油气资源?
关凤峻:煤层气、油砂、油页岩资源评价,是在国内常规油气资源供需紧张,国际石油价格持续攀升的形势下进行的。煤层气、油砂、油页岩资源评价取得的成果对国家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开辟新的能源领域,缓解油气供需矛盾,坚持立足国内的能源政策,提高国内油气资源保障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记者: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在工作机制上进行了哪些探索?
关凤峻:在这次评价中,我们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油气资源工作的指示精神,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新机制,即政府部门组织、中央财政投入、产学研相结合、专家技术把关、成果资料共享,初步实现了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协同与配合,打破了单位间的资料封锁,促进了交流和创新。
通过采取统一组织、统一思路、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的“五统一”原则,建立了完整的油气资源评价体系,保证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合理性。产学研相结合,发挥了石油企业生产实践和科研院校理论基础研究优势。技术专家组全程技术把关,保证了评价质量。成果资料共享,发挥了资源评价的服务效能。
记者: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将对我国油气资源政策和管理产生什么影响?
关凤峻: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进一步摸清了我国油气资源的家底,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和促进油气勘探开发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评价和预测成果被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科技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广泛采用,满足了国家需求。对制定国家石油天然气“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以及能源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国家研究制定能源发展政策和产业政策,引导和调整资源使用结构,完善各类资源的税费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二是提出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政策建议,为国土资源部更好地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油气资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深入探讨和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管理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有重要的价值。
三是评价成果对石油企业部署油气勘探重点领域和方向以及加大对煤层气、油页岩和油砂的勘查力度起到了指导作用。
四是评价成果有助于社会各界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油气资源现状、潜力和前景。
记者: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完成后,下一步你们还将开展哪些工作?
关凤峻:我们将按照国务院领导和部党组的统一部署,继续在三部委的联合组织下开展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和评价成果的拓展和延伸:
第一,深化资源评价成果。系统总结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各项科研成果,搭建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开展成果交流和研讨,为政府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石油公司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基础资料,为社会大众了解油气资源潜力提供基本信息。
第二,加强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油气勘查开发基本态势和变化,为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建立完善油气储量动态评价体系,开展油气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油气资源。
第三,做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指示,利用这次评价的工作机制、队伍和经验,持续开展油气资源动态评价工作,重点在新区、新领域、新层系和非常规油气上下攻夫,强化综合分析和研究,形成高质量的动态评价成果。同时,继续组织实施好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及时论证、启动第二批战略选区项目。
第四,开展油气资源政策研究。只有实行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才能保障我国油气储量、产量的稳步增长,促使非常规油气资源对常规油气资源形成有效补充。因此,在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基础上,需要及时开展油气资源政策研究,为国家制定有关促进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油气工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记者 丁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