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近日召开的辽宁省就业和社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调度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辽宁城镇登记失业率在连续4年大幅降低的基础上,又降至3.9%,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上海和浙江等部分东部发达省市的水平,辽宁就业工作又取得了一项了不起的成绩。
对于老工业基地辽宁来说,就业曾是困扰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曾创下6.8%的峰值。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工程的基本目标、优先目标,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长抓不懈。
几年来,辽宁在促进就业工作上不断创新思路,颁布实施了一批行之有效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政策和做法,国家出台的每一项促进就业的新政策几乎都有辽宁的经验在里面,像针对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实名制就业、鼓励创业、普惠制培训、培育和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对象所得税扣除、“4050”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鼓励创业的增值税、营业税减免、降低小额贷款门槛以及将政策惠及对象由国企职工扩大到城镇失业人员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很多都具有“原创”性。
落实好这些政策需要资金支持,辽宁每年用于促进就业的专项资金逐年增加,从2005年以来每年实际使用的就业专项资金都在10亿元以上,2007年达到38.77亿元。就业投入不断加大,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目前,辽宁基本形成了以零就业家庭为代表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长效机制,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普惠制培训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全省就业工作迈上了更高的平台,就业工作成果显著。
从2004年到2007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一路走低,由6.4%降到4.4%,每年降幅都在0.7个百分点左右,辽宁开始甩掉“高登记失业率”的帽子。4年间,全省城镇实名制就业人数分别达到111万、119.8万、120.4万和122.4万,积极的就业政策正在惠及辽宁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实名制就业69.5万人;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5789人,带动就业3.7万人;实名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5.1万人,实名制培训农民工14.8万人;援助新产生的1754户零就业家庭的2066人实现再就业,保持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筹集小额担保基金3.3亿元,支持1454人自主创业;使用就业专项资金17.3亿元,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2.7亿元,辽宁扶持创业、加强培训、援助零就业家庭等各项促进就业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
下一步,辽宁将把提高就业的稳定性和提高劳动者收入这“双提高”作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着力点,尤其是通过提高培训质量,着力解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渠道偏窄、收入偏少的问题,以“双提高”的实现程度检验培训质量。同时,就业工作重点由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转向促进大学生等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工作重心由过去的援助、扶持就业转向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记者 杨忠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