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将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把新型城市化工作绩效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的重要内容。
湖南这几年在城市化建设中取得长足的进步,2007年,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为40.45%。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45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三。为推进新型城市化,湖南省今天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这个文件规定,到201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5%,2015年超过50%,其中长株潭达到70%以上,城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为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湖南省将建立新型城市化统计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体。目前,湖南省已组织专家,从经济高效、功能完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六个方面,研究制定了6大类、43个具体指标体系。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说,这套指标体系较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该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按照科学性、全面性、可考核、促发展的原则,突出了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基础实力、竞争能力以及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
这些指标中,一是重点从产业结构优化、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实力增强、循环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及经济外向度等方面,考核和促进城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从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条件、社区人均公共面积等方面,突出考核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三是从自然保护、城市绿化、环境质量、污秽物处理等方面,建立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指标,突出促进城市"两型社会"建设;四是从城市人口结构、城乡居民收入、社会保障水平、人均住房、健康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突出促进城市的和谐社会建设。
湖南省的这个《意见》还规定,每年对各地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并严格落实奖惩办法。要进一步加强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建立重大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
湖南省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超全国平均增速
湖南城市化率从2002年的32%,提高到2007年的40.45%,年均增长1.69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增速。从城市化发展轨迹看,湖南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2007年,湖南城市化率增长了1.75个百分点,比全国快0.75个百分点。
根据普遍规律和以往经验,城市化率在30%至70%阶段属于加速发展期。从近5年城市化水平看,湖南省正处于这个阶段;而在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与工业化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当前湖南省人均GDP已超过1万元,进入工业化中期。正是在这个时期,城市化开始加速,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也更为显著,包括省会长沙在内的13个地级市,城市建成区面积不到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去年却创造了全省37%%的工业总产值,创造了全省近四成的国内生产总值、近四成的地方财政收入。
历经近几年的加速发展,湖南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镇体系正逐步形成。省建设厅提供的数据表明,全省共有29个设市城市,包括省会长沙特大城市1个,衡阳、株洲、湘潭、岳阳、常德等大城市5个,以及中等城市7个、小城市16个,还有72个县城和1026个县以下建制镇。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拉动了投资和消费的有效增长。去年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74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7.3%;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943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7.9%。
湖南构筑新型城市化密集区目标锁定
从湖南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上获悉,到2020年左右,长株潭的经济总量将占到全省的一半,城市化率达到82%;“3+5”城市群经济总量要占全省的80%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70%,将“3+5”城市群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人口聚集区。
根据顶层设计,湖南加快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将坚持“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原则,加快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尽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确保通过5至10年的改革建设,将长株潭建成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全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引领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的生态型宜居城市。到2010年,长株潭经济总量力争突破4500亿元,城市化率达到63%;到2020年左右,长株潭的经济总量力争占到全省的一半,城市化率达到82%。长沙市更要率先发展,到2012年,建成城区面积3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00万人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湖南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这是拓展长株潭发展空间,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发挥城市群辐射作用、带动全省新型城市化的需要。“3+5”城市群将在未来10至15年,紧紧围绕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主动对接、主动服务、主动配套,以实质性举措启动“3+5”城市群发展。“3+5”城市群将重点构建区域统筹规划、区域产业统筹布局、区域设施统筹建设、区域市场共建等四个体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立足各市比较优势和现有基础,突出城市群产业分工,形成区域性的产业团队,打造产业高地。如岳阳将树立门户城市观念,建设城市群通江达海的物流中心和石化基地,娄底将努力打造城市群的能源原材料供给基地,益阳则将全力建设新能源和新材料基地等。各大城市将努力放大城市群市场“同城”的效应,共同做大“3+5”城市群经济总量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