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工商部门认真贯彻《青海省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打造商标三大方阵的新任务,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服务千家企业,培育千件商标”活动。活动期间,各地因地制宜,以独特的服务理念服务于企业,着力推进了全省商标工作的良性发展
玉树:政府巧扶持
玉树藏族自治州工商局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从保护知名度较高的地理标志,人文、自然景观商标资源入手,深入调查辖区内的资源状况及产业优势,收集整理出1000多件具有地方特色的商标,将其中亟待注册的100件商标分门别类上报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政府拨付专项资金,进行了保护性注册。玉树州工商局还积极培育玉树藏茵陈、通天河人参果等农畜产品商标,并将这些商标列入特色商标培育规划,力争短时间内实现玉树州原产地证明商标和绿色、特色农畜产品商标等特色商标方阵量的突破。
海北:当好“五大员”
海北藏族自治州工商局不断探索和创新商标监管服务模式,努力当好商标培育“五大员”:为政府当好商标发展调研员,他们以“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商标培育为工作思路,协助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起草了《海北藏族自治州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实施意见》,在实施商标战略中将单一的企业行为、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部门、企业的联动行为;为企业当好商标注册和使用管理指导员,工商干部重点指导企业做好商标查询、设计、注册、变更及转让等方面的工作,指导企业建立商标管理制度,帮助商标所有人利用好商标这一无形资产;为农牧民群众当好商标服务员,工商干部努力扶持、引导生产经营者及时申请商标,培育商标,以拳头产品带动农业发展,如在培育门源菜籽油和祁连黄蘑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过程中,工商部门积极做好沟通工作,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社会当好商标宣传员,工商干部将商标宣传内容进行梳理,面对不同对象,设置不同的宣传内容,以满足社会各层次的需求;为企业、消费者当好商标护航员,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工商部门建立一把手全面负责、班子成员分片包所、绩效与经营挂钩等制度,继续深入开展保护“互助”中国驰名商标和青海省著名商标专用权行动。2008年1—6月份,海北州工商局共查处商标违法案件47起,有效保护了企业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及消费者权益。
海西:全方位培育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工商局大力推行“培育新商标、盘活闲置商标、激活老商标”的工作模式,培育新商标,在商标培育、商标注册申请以及注册商标申报知名、著名和驰名商标等工作中,他们分别制定了具体、详细、全面、可操作、有实效的方案和办法。与此同时,该局订购书籍,统一下发给全州商标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使商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得以提高。海西州工商局从州局到工商所,还加强调研工作,双向多层、多渠道地对全州所有商标和重点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将调研完成的《海西商标持有企业发展与品牌战略》文本,印发给全州所有商标持有企业,帮助企业分析、思考品牌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使企业从不同角度认识了解自身发展中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促使更多的企业用商标品牌战略来开拓和占领市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截至目前,当地企业已先后就西宝应礼等21件地方品牌向商标局提出商标注册申请。海西工商系统对当地企业搁置不用的9件闲置商标逐件进行分析,提出具体导向性意见,多渠道公布全州闲置商标的详细资料,盘活闲置商标。目前,天上天等4件闲置商标通过工商部门的牵线搭桥,已成功实现有偿转让,使闲置商标得以重新利用。针对柴达木枸杞商标的使用情况,海西州工商系统从州局、县局到工商所,多次上门指导帮助企业开展激活老商标工作;借助新闻媒体宣传报道6次,使企业用品牌占领市场和创造经济效益初现实效。
生物园区:措施强力度大
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工商分局出台了“三定”、“四帮”的措施。 “三定”,即定人员,全体干部人人参与服务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工作;定任务,要求一般干部每人每年至少动员1户企业申请1件注册商标,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2件;定奖罚,对在规定期限内服务企业完成申请注册商标1件以上的工商干部,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四帮”,即帮学法,工商干部深入企业宣传《商标法》,积极引导企业注册商标;帮策划,帮企业策划出寓意鲜明、易懂、易读、易记、受消费者喜爱的商标,供其选定;帮查询,工商干部联系商标事务所或登录中国商标网,义务为申办企业提供商标查询服务;帮代理,对申请注册商标的企业,工商干部积极主动帮助联系商标代理机构,做好全程服务工作。由于措施得力,企业品牌意识普遍得到增强,截至目前,生物园区共有注册商标94件,园区100%生产企业拥有自己的注册商标。(曹光 马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