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上午,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损毁严重的绵竹中学原址,随着省长罗志军宣布江苏支援绵竹灾后恢复重建首批项目开工,绵竹灾区群众重建美好新家园的期待走向现实。首批开工建设以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主的35个项目,标志着江苏支援绵竹灾后恢复重建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江苏省省长罗志军,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等与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学生代表、群众代表等一同为工程奠基培土,副省长史和平在开工仪式上讲话。
对口支援绵竹灾后恢复重建,是中央交给江苏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江苏义不容辞的责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确定由13个省辖市和经济实力较强的7个县级市(区)对口支援绵竹的20个乡镇。梁保华、罗志军等省领导亲赴绵竹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恢复重建大计,提出“江苏绵竹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携手共建绵竹美好新家园”。全省38家单位120名规划设计人员历时一个多月,精心编制了绵竹市区近期建设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部分农民集中居住点规划方案。
根据绵竹市重建整体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反复酝酿和多次协商,按照“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原则,首批启动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35个,总投资11.22亿元。这些项目,绵竹干部群众热切期盼,江苏援建各方十分重视,梁保华、罗志军亲自审定。其中,中小学和幼儿园等教育项目17个,医院等卫生项目13个,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4个,民政项目1个,包括由省本级投资重建的绵竹中学、绵竹市人民医院,南京市投资建设的南轩中学、绵竹市保健院,无锡市投资建设的汉旺新镇区等。这些项目的陆续建成,将极大地帮助当地人民群众尽快走出灾害阴影,激励重建家园的信心。
史和平在讲话中希望援建方和受援方按照项目建设程序,抓紧组织实施,积极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参与项目建设的各工程单位和广大建设者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各项规定,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把每一项援建工程都建成合格工程、廉洁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打造江苏援建的品牌。
在首批项目启动的基础上,下一步,江苏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对口援建工作任务,结合绵竹实际情况,统筹推进城乡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等各方面工作,陆续排出相应的援建项目并加快组织实施,积极推进江苏工业园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帮助灾区恢复生产、夯实发展基础,早日建成美好的新家园。
开工仪式上,江苏省援建指挥部负责同志与绵竹市负责同志共同签署了支援绵竹灾后恢复重建首批项目协议书。
罗志军一行还慰问了江苏援助绵竹的公安干警、支教人员和医疗防疫队员。(陆 峰 燕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