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民委、教育部的热情指导下,在各协作省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内蒙古自治区认真落实了《2005—2010年八省区蒙古语文协作规划》,民族教育协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创造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赢得了广大蒙古族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充分肯定。
一、 认真完成蒙古语授课对等交换招生、协作培养任务
在对等交换招生中,本科生招生协作在国家计划,以对等交换的方式进行。为调动各协作省区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的优势,2006—2010年协作培养学生规模为每年300人,具体年度计划根据考生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协作省区对换到内蒙古自治区各大专院校学习的学生,在蒙古语文授课的专业(系)学习,选送蒙古语文程度较高的高中毕业生;内蒙古对换到各协作省区大专院校的学生,在汉语文授课的专业(系)学习,选送汉语文程度较高的蒙古语文授课高中毕业生。
2005年以来,内蒙古的蒙古语授课学生考入协作省区的省属重点大学,就读自治区短缺专业。依据协作省区的意见,每年内蒙古也尽量在协作省区需要的专业安排招生。如在内蒙古大学的生物、法律、计算机等自治区紧缺专业安排招生。
大专生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协作,各协作省区根据本地区的需要,提出培养计划,直接与内蒙古各学校协商。通过各招生学校的努力,使协作招生规模有一定的扩大,培养专业得到了拓宽。
在成人教育协作方面,为提高协作省区蒙古族教师的学历层次,经与协作省区教育部门协商,内蒙古承担着蒙古语授课教师的培养和在职培训任务。根据有关省区的要求,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与八协小组办公室协调,不定期选派有经验的教师送教上门,到当地培训蒙古语授课各学科中小学教师,受到了欢迎。
民族教育协作,特别是对等交换招生培养的办法,不仅对拓宽蒙古语授课考生的升学面、弥补学科专业设置上的不足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增进了协作省区的教育交流,促进了民族教育的发展,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承担培养任务的院校都能把招收协作省区学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根据对等交换生情况选派责任心强、水平较高的教师任课或担当辅导员,实施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在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予以照顾,使外省区学生学得好、学得愉快,保证其能够圆满完成学业。
二、努力做好民族院校蒙古文教材协作工作
蒙古文教材的供应是民族教育协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内蒙古自治区的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和大中专蒙古文教材编审办公室一直承担着各协作省区大中小学蒙古文教材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在中小学蒙古文教材协作工作方面,目前,内蒙古教育出版社每年向八省区供应蒙古文教材近500种,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类教材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体系。一直供应从小学到高中的新编语文、汉语文及其它学科的蒙古文教材。近年来,八省区蒙古文教材订数平稳,每年通过新华书店发行的教材都在23.5万册左右。
为适应八省区大中专院校蒙古文教材编译、出版工作需要,经教育部批准,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设立的全国大中专院校蒙古文教材审定委员会,与内蒙古大中专蒙古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合署办公,负责协作省区的蒙古文教材建设工作。每年积极主动向协作八省区有关大中专院校供应蒙古文教材200余种,约12万册。
三、积极开展八省区蒙古族幼儿园、中学协作及其他协作工作
为了交流经验,沟通信息,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八省区蒙古族中学校长协作会从最初的10所会员学校发展到近60所学校,并成功举办了20届年会。
2005-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与八协办分别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共同承办了三届年会。通过会议校长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明确思路,有力地促进了民族教育协作工作。会议以贯彻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学校建设加快发展民族高中为主题开展学习交流,也收到积极效果。
2005—2007年,内蒙古每年组织开展八省区蒙古语授课小学、初中“三学科(汉语文、蒙古语文、数学)”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为广大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新的学习提高机会;2006—2007年,内蒙古组织召开了两届八省区蒙古族幼儿园园长协作及学前教育研讨会,会上园长们以拓宽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和管理水平,扩大民族教育协作领域为主体开展了专家讲座,经验交流,评选论文,现场观摩等活动;2005年,组织召开了八省区蒙古族学校汉语教材研讨会,来自八省区的120多名教师及专家参加了会议;2006—2007年,与八协办配合,举办了两届八省区 “八骏杯”大中学生蒙古文文学作品大赛颁奖活动。
此外,为加快民族学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步伐,内蒙古积极进行现代化教育网络建设,组织开发蒙古语教学课件,建设蒙古语教学资源库,得到了各协作省区的赞同与支持。为在更广阔的领域进行协作交流与信息沟通,内蒙古率先建设开通了民族教育网站,各协作省区也在以不同形式更加重视相互间的学习、交流与借鉴。这一切,保证了八省区民族教育的协作关系更加牢固,协作事业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几年来,通过协作,兄弟省区为内蒙古培养了许多新型专业人才,有力地支持了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内蒙古也为兄弟省区培养培训了一大批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师资,促进了民族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协作达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繁荣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