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上半年四川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5.5%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9月02日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

    2008年四川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导,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狠抓各项支农、扶农、惠农政策落实,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虽然受汶川“5.12”大地震的影响,但由于粮食、生猪等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扬、上半年四川农民现金收入仍然保持了增长势头。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调查,上半年四川农民现金收入人均2147.0元,同比增加288.8元,增长15.5%,增幅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但地震对四川农业生产、本地企业及当地务工等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将导致下半年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一、上半年四川农民现收入增长特点

    (一)工资性收入增长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2008年上半年四川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854.2元,同比增加114.7元,增长15.5%,增幅与上年持平,其中: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人均得到收入93.6元,同比增加18.5元,增长24.6%,增幅较上年快7.3个百分点;在本乡地域内劳动人均得到收入245.4元,同比增加28.8元,增长13.3%,增幅较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 比上季度放慢5个百分点;外出从业人均得到收入515.2元,增加67.4元,增长15.1%,增幅与上年持平,比上季度放慢0.2个百分点。

    (二)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从中受益

    上半年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1072.7元,同比增加134.4元,增长14.3%,增幅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比上季度放慢4个百分点。其中:“一产”现金收入人均856.8元,同比增加131.9元,增长18.2%,增幅比上年快4.7个百分点,比上季度放慢0.2个百分点。“一产业”现金收入增加主要是粮食、畜牧业产品等价格上涨的推动。虽然粮食价格上涨,但地震影响了粮食生产与销售,从而冲减了其收入的部分增加额。农业现金收入人均为228.4元,增加28.3元,增长14.1%,增幅比上年快5.3个百分点,比上季度慢0.5个百分点。牧业现金收入人均584.7元,同比增加97.5元,增长20.0%。牧业产品价格与上年比尽管处于高位,但产量下降,加之受地震影响,牧业现金收入增幅比上年慢了1 个百分点,比上季比放慢了7.4个百分点。

    (三)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继续稳步增长

    上半年,四川农民财产性收入人均51.1元,比上年增加7.2元,增长16.4%,增幅比上年快8个百分点。地震后随着各种救灾款物发放到农户,农户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人均转移性收入168.9元,比上年增加32.6元,增长23.9%,增幅比上年快13个百分点。

    二、上半年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一)务工工资标准提高,确保了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一是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民间资本的大量注入和产业转移加速,农村各类企业蓬勃发展,本地就业吸纳能力逐步增强,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充裕的就业场所,不少农民选择离土不离乡,就近打工,农民从本地获得的务工收入随之稳步提高。二是近年农民工问题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外出务工农民的就业环境得以改善。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政策措施出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社会问题的得到了专项治理,进城就业农民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政策得以逐步完善和落实,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基本得以保障。三是由于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降低,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不高等因素导致外出打工人员人数增加,收入增长。

    (二)粮油生猪价格上涨促进了家庭经营的增收

    上半年,四川粮食、油菜、生猪、蔬菜价格全线上涨,是带动一产业收入稳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上半年四川粮食均价为1.76元/公斤,同比上涨12.1%,油料均价为4.97元/公斤, 同比上涨46.2%,蔬菜均价为1.37元/公斤, 同比上涨41.2%,猪肉均价为18.8元/公斤, 同比上涨78.4%,蛋类均价为9.6元/公斤, 同比上涨8.4%,禽类均价为11.1元/公斤, 同比上涨7.0%,仔猪架子猪均价为524元/只, 同比上涨91.2% 。

    (三)农村社会保障措施完善,直接拉动农民现金收入增长

    上半年四川农民与社会保障方面密切相关的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退耕还林还草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接补贴和各种救灾款物发放等转移性收入人均168.9元,同比增加32.6元,增长23.9%。一方面,四川部分地区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上年度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当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户给予低保救助,实现了“应保尽保”,这部分新增收入直接拉动了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退休养老金提高、增加了农民家庭的收入。在四川部分地区农村社会保障除正常参保获得的养老金外,达到退休年龄的未参保普通农民每月也能获得一定金额的农村基本养老金,同时失地农民也被纳入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范畴。

    (五)新农村建设的启动,给农民增收带来新的机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首先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道路、河道疏通、环境整治入手,各级政府投入专项建设资金,为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将直接提高周边农民务工收入提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各地还将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必将大大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有力地促进今年的农民增收工作。

    三、 影响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

    (一)汶川5.12地震致使灾区农业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汶川5.12地震,四川受灾地区水利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受到了不同程度破坏。大地震致四川省直接经济损失惨重,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涉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当前解决灾民基本吃饭、穿衣、喝上干净水和临时住处仍为当务之急,农业基础设施恢复和家园重建还有待时日。

    (二)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收入差距将拉大。汶川“5.12”地震部分地区受灾严重等因素给农业生产带来影响,受灾区农户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受损,不少农田被毁无法复耕,给本来靠种田为生的农民生产造成影响巨大,直接经济损失惨重,纯农业户中不同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三)本地务工劳动力转移放缓。汶川“5.12”地震,重灾区不少企业、工厂被毁,非重灾区企业、工厂同样存在不同程度损毁。对四川农民本地务工带来不利影响,以前靠以本地打工为生的劳动力转移人员将另辟西径,本地转移务工将放慢,直接影响农民务工收入增加。

    (四)农资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大。一是上半年农民购买农用生产资料看,种籽、饲料、化肥平均价格分别为7.43元/公斤、2.54元/公斤、1.15元/公斤,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14.75%、增加24.41%和22.01%。二是农业生产服务费用增大,农业机耕、机收费用在50元-100元/亩之间,同比上升10-30元/亩。据调查:2008年上半年四川农民生产性费用支出人均为555.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3.0元,增长15.1%,其中,一产业生产费用人均为442.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2.6元,增长16.5%。

    当前,四川农民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价格上涨和外出务工工资标准提高。下半年能否在抓好粮食、畜牧业生产,恢复“5.12”地震受损的农业生产设施和本地企业生产能力,努力扭转农业生产现状,进一步挖掘“畜牧业”增收潜力,降低一产业生产成本,从而保持家庭经营收入的稳步提高,对年内四川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十分关键。  

 
 
 相关链接
· 上半年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消费实现双增长
· 河北接纳900余名四川地震灾区平武中职学生就读
· 四川地震灾区新生正式开始他们在上海的求学生涯
· 四川出台公益事业捐赠合同示范文本规范捐赠行为
· 四川将加大扶持力度培育高成长性“小巨人”企业
· 四川金融机构加快贷款发放 强力支持灾后重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