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期间,各地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和治爆缉枪专项行动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爆炸物品、枪支弹药和危险化学品的管控工作,采取一系列过硬措施,开展了治爆缉枪集中宣传周活动、爆炸物品统一清查行动和公务用枪安全大检查,取得显著成效,确保了北京等奥运赛区城市“不炸响、不打响、不流失”,确保了全国不发生影响恶劣、危害严重的涉爆涉枪案件和事故。
奥运会期间,北京、天津、上海等各奥运赛区城市严密危险物品管理,严格落实了死看死守措施。
北京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严格落实超常规的管理措施,组织开展自查、普查,确保奥运期间危险物品安全。8月份以来,全市共出动警力1052人次,对全市继续使用和储存危险物品的单位进行了一次以上的检查。治安总队组织三个检查组,每天对直管单位、重点单位、分县局工作进行抽查。
天津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成立八个督导检查组,深入派出所、涉危单位、重点部位明察暗访,对危险物品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严防出现漏洞和盲区。
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制定奥运期间危险物品特别管制措施,督促指导各级公安机关与全市2158家危险物品单位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和告知书。其间,总队出动警力1100余人次,检查危险物品单位515家次,发现整改隐患32处。全市治安系统共出动警力1.15万余人次,检查危险物品单位4700余家次,发现整改隐患285处。
沈阳市公安机关对409家危险物品从业单位,实行以人防为基础、技防为辅助、物防为依托的全方位、全时空立体监控模式,达到了安全管理零隐患、防范设施高标准、防范意识高等级的历史最佳状态。
青岛市公安机关对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从业单位进行了不间断的安全检查,确保危险物品始终处于有效管控之内。
秦皇岛市成立危爆物品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安监、公安、环保等部门共同参与,对危险物品管理实行综合治理。
“护城河”为北京构筑外围安全屏障
北京及周边地区充分发挥“护城河”行动和环京公安检查站的查堵作用,确保了危险物品不流入奥运赛区。
7月21日,各环京公安检查站进入全面查控阶段,执勤民警按照“逢车必查、逢人必查”要求,严格进京车辆、人员、物品治安检查,取得明显成效。截至8月25日,京津冀三地共出动警力8.7万余人次、车辆1.2万辆次,检查进京人员982万余人次、车辆375.5万余辆次,查缴枪支2支、子弹62发、炸药60公斤、烟花爆竹5003头、危险化学品10公斤、管制刀具732把。
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等地进京治安检查站加强远端控制,对进京人员、车辆、物品开展治安查控,发挥了过滤网作用,为北京构筑了严密的外围安全屏障。
严打整治掀高潮
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7月24日以来,各地陆续开展了治爆缉枪集中宣传周活动,广泛宣传奥运期间危险物品特殊管控措施和“三个一律”临时管控措施以及集中整治网上非法买卖枪支的活动。各地把警力、装备摆到街面,采取悬挂条幅、发放传单、张贴布告等形式,告知和提醒广大群众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部分地方还开展了反恐防暴大巡游活动,极大地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宣传活动期间,全国共出动警力30多万人次,召开新闻发布会320余场,张贴通告662万余张,悬挂条幅标语621万余幅。湖南、甘肃等地进行了反恐防暴演练,进一步丰富了反恐防暴应急处置预案。
奥运会期间,各地加大对涉爆涉枪案件的打击处理力度,以打击非法制贩、持有、运输、私藏爆炸物品、枪支弹药等犯罪活动为重点,认真梳理了近年来未侦破的案件,实行逐级挂牌督办制度,快速侦破了一批案件。7月25日,湖南省常德市公安局一举摧毁一个集涉枪、涉毒、涉赌、涉黑于一体的特大犯罪团伙,抓获团伙骨干成员6名、其他涉案团伙成员30多名,收缴枪支5支、子弹若干发以及其他涉案工具。
各地在爆炸物品统一清查行动和集中整治网上非法买卖枪支弹药专项行动中,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隐患。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公安机关共出动警力52万人次、车辆28万辆次,检查危险物品从业单位48万余家,检查重点场所、部位21万余处,发现整改隐患1.2万余处,为确保奥运会安全顺利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