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青海省全面启动《青海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编制工作。记者近日从省发改委了解到,《青海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于2008年6月全部完成,并通过了省水资源综合规划领导小组组织的审查报流域机构汇总。
根据该规划,青海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思路是开源节流保护并举,节流为主,保护为本,合理开发,强化管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总体布局是通过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湟水流域、黄河谷地、柴达木盆地等地的灌区为重点,全面推行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城市;对污染严重的湟水、格尔木巴音河等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和提高废污水处理率,促进清洁生产,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发展体系;兴建“引大济湟”和黄河谷地灌区等骨干工程,增加水量的调配能力,提高供水保证率,同时加大非常规水源的利用,改善水资源短缺状况;退还目前挤占的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量,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局面并逐步修复退化生态系统;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建成较完善的水量水质统一监测网络,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建立全省地表水、地下水统一调度体系,完善现代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体系。
《青海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规划通过全面节约、有效保护、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到规划水平年2030年,基本形成节水型社会。规划投资405亿元,实施节水、水资源保护、骨干蓄引水、城镇水源和农村水源、污水处理工程等,使青海省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初步解决,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城市供水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得到基本保障,完善现代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体系,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作者:解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