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残奥会圆满落幕,津门健儿在赛场捷报频传,而在成绩背后,是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残疾人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局面。日前,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对外发布了天津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及参加北京残奥会的有关情况。
本次北京残奥会天津市共有10名残疾人运动员、3名教练员、1名工作人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游泳、射击、柔道、田径四个大项27个小项的比赛。据市残联负责人介绍,这些残疾人运动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训练和比赛的,为保障残奥会备战,市残联在运动员训练过程中为每个运动员发放补助、交通费等,同时,为了使运动员日后的生活得到保障,残奥会结束后,所有参赛的天津市运动员将由市残联系统内的一家企业接收,由企业为运动员发放工资及五险待遇,支持他们继续从事体育事业。经过天津市多年来在体疗方面的实践探索,不少残疾人患者通过运动体疗的方法提高了身体素质,在残疾人康复过程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如刚刚获得男子标枪F37/38级金牌的夏东就是体疗的受益者。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后天津市还将继续大力发展体疗康复方法。
天津市有各类残疾人57万,占全市总人口数的5.47%。近年来,天津市实施了“扶助残疾人安居乐业奔小康”品牌战略,每年投入超过1亿2千万元的资金用于改善残疾人生活状态:在分类施保的基础上,每年投入5—6万元,对3.5万享受低保、特困救助的残疾人中城镇重度残疾居民每人每月发放补助200元,普通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对农村重度残疾居民每人每月发放100元补助,普通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今年已投入750万元为4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修建了住房,添置了必要的家具和家电。在全国率先对特教学校学生实行“四免一补”政策,即对学费、杂费、住宿费和伙食费四项费用予以免除,并提供生活补助;在此基础上,每年投入212万元为3800多名接受各阶段教育的残疾学生发放助学金。市残联每年还联合各大医院为残疾人家庭的先心病儿童手术,聋儿人工耳蜗植入、贫困聋人配戴助听器、贫困精神病患者日常治疗、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复明、贫困肢残人装配普及型假肢等提供免费服务或专项补助。天津市还投入750万元为首批7000余户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铺设了进出坡道,安装坐便器、拉杆、扶手和语音或闪光门铃,获得了国家授予的首批“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称号。(记者廖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