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甘肃、江苏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与患儿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有关。对此次事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相关政府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分别于2008年9月12日、13日以内部明电的方式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工商部门进一步加强奶粉市场监管,立即开展对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清查。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通知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对全疆清查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
新疆各地、州、市工商部门按照自治区工商局的部署,迅速行动,充分发挥垂直管理的优势,把清查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工作进一步细化,分解到工商系统内部相关部门,做到分兵把口,密切配合,分工负责。一是迅速行动,摸清底数。区局企业登记处通过对全疆登记注册的企业统计,摸清了全疆乳制品企业共有283家,并对这283家企业的主体资格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全疆食品电子监管网迅速查清,目前在食品电子监管系统中备案的三鹿牌奶粉共有44种,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巴州三地市场。其中乌鲁木齐市2家7种,克拉玛依市2家34种,巴州1家1种。经过对备案的批发商进一步调查,发现批发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有1家。这充分体现了食品电子监管网络迅速、准确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问题奶粉清查工作,为全面清查退市打下了基础。二是全力以赴,清查退市。全区工商系统将清查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任务和责任落实到每个基层工商所,划片到人,责任到人,切实做到“六查六看”。全系统所有干部,上下一盘棋,统一行动,全力以赴,放弃中秋节休息时间,连续奋战,对市场上所有2008年8月6日以前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全面拉网式清查。从9月14日开始到9月16日三天内,全疆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721人次,检查食品经营主体8931户次,就地销毁有问题奶粉710.80公斤,下架退市奶粉51799.6公斤。其中:伊犁州761公斤,博州808.6公斤,塔城地区1453公斤,阿尔泰地区248.3公斤,克拉玛依市612.8公斤,石河子663公斤,昌吉州346.9公斤,乌鲁木齐市34718公斤,吐鲁番地区64公斤,哈密地区2928公斤,巴州3228公斤,阿克苏地区320.1公斤,克州386公斤,喀什地区3228公斤,和田地区480.8公斤。三是效果明显。从全疆短短的三天清查工作情况看,我们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部署和要求,对问题奶粉的清查工作成效是明显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购买了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消费者,得到了退换,受理消费者投诉51件。全疆市场上销售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情况基本得到控制。
9月17日,根据国家处理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的通报,国家工商总局又下发了《认真开展含三聚氰胺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清查工作的通知》,对22家生产企业的69个批次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开展市场清查工作进行了部署,按照总局要求,自治区工商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办公会议,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一是立即成立以自治区工商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要求各地、州、市、县工商局成立清查三聚氰胺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导小组,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二是充分利用试运行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开展拉网式清查,确定奶粉经营企业的底数和奶粉来源,确保有问题奶粉可追溯。三是对下架退市的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地封存,防止再次流入市场,对有问题奶粉要登记造册,严格跟踪监督,严防再次销售。四是严格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切实做好值班和应急防范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奶粉市场清查有关信息报送工作,各地、州、市、县工商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要安排足够的监督执法人员24小时值班,对本辖区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重大情况、重大案件,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