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秋粮收获已逐渐进入高峰。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9月30日,全国已收获秋粮4.9亿亩,占应收面积的44%。分作物看,已收中稻、一季稻1.4亿亩,完成54%;已收玉米2.1亿亩,完成46%;已收大豆8550多万亩,完成63%;双季晚稻处于孕穗至乳熟期,预计10月底开始收获。分地区看,南方已收秋粮47%,其中中稻、玉米、大豆分别完成61%、36%和67%,西南地区已收获中稻、玉米、大豆75%以上;北方已收秋粮42%,其中东北四省(区)已收水稻31%、玉米23%、大豆63%。
同时,全国秋冬种已陆续展开,进展顺利。截至9月30日,全国已播秋冬作物已过1亿亩,比去年同期多播200多万亩,完成计划的15%左右。西北、华北地区冬小麦开始播种,全国已播冬小麦1500多万亩,完成计划的4.5%。长江流域油菜育苗基本结束,全国已播油菜1900多万亩,完成计划的19%。
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今年秋收秋种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是及早安排部署。9月17日农业部召开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后,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部署安排秋冬种工作,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各级农业部门积极调剂种子供应,加强化肥、农药市场监管,搞好农机具检修,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指导农民抢收抢种,保障秋收、秋播顺利进行。
二是狠抓措施落实。各地农业部门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政策宣传、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狠抓各项技术措施,努力提高秋冬种科技含量。
三是大力推进农机作业。目前,各级农机部门已投入383万台农机具到“三秋”农业生产中,积极协调保证柴油供应,大力开展以水稻、玉米为重点的跨区机械收割,狠抓小麦和油菜的机耕、机播,加快秋收秋种速度,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四是气象条件总体有利。9月下旬以来,东北、华北、西北、黄淮、江淮等主要秋收区以多云或晴好天气为主,有利于中稻(一季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作物收获。同时,今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较好,适墒播种面积大,播种质量好于常年。
据中央气象台10月1日预报,未来10天华北地区北部和东北大部地区平均气温将比常年同期偏低1-2℃,新疆、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及华南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2℃,其余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华西地区(陕南和关中、陇南、鄂西、湘西、四川、贵州)阴雨天气较多。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南地区东部、华南、江南、江淮等地将出现一次较大范围阴雨天气过程,气温略有下降。华南沿海和东南沿海将面临热带气旋影响。农业部已要求各地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北方霜冻、南方寒露风和沿海台风防御工作,组织农民抢晴收晒,及时排涝排渍,提高播种质量,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秋冬种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