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江油市灾后重建重大项目——投资5亿元的龙凤水电站开工。4天后,投资15亿元的上海国大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又在江油市含增镇奠基。之后,攀长钢50万吨棒材项目可望投产,年产值将达30亿元。
“这仅仅是开始。”江油市发展和改革局介绍,投资额达10.76亿元的河南援建江油首批项目203个已落实签约。投资逾30亿元的武都引水二期灌区工程、投资27亿元的江电燃气机组、10亿元以上规模的江油·河南工业园等项目也已排起长队。
震后短短4个月,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江油市,迅速找准重建重心,以优势产业为突破口,狠抓项目落地和服务,重大项目纷至沓来。
稳定投资者军心在建项目快速恢复
2008年本是江油市的项目年,此前围绕当地冶金、建材、机械、食品等优势产业和石灰石、石英砂、石材等优势资源引入的一批重点项目将陆续开工投产,却因地震影响陷入停产停工的困境。
投资者军心如何稳定?江油市成立灾后企业恢复重建工作组,分片负责、承诺服务、限时办结;相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用电、用气指标,加快配套设施建设;还为攀长钢、川矿、武都水泥等14家优势企业争取无偿资金支持800多万元,实施技改扩能;同时协调银行和担保公司向中小企业发放担保贷款2400多万元。
强有力的支持,使受创的在建企业迅速复苏。目前,除龙凤水电站外,投资过亿元的川矿筒体车间生产线、天安矿业石材加工等项目已恢复重建,翠微新型建材等重点工业项目基本建成,威邦铝锌特种耐磨合金厂等一批新近建成的企业已开始试生产。
承接产业转移重大项目纷纷上马
随着国大水泥、红狮水泥、双马水泥等现代水泥企业纷纷落户,江油水泥产业将迎来全面升级。这股以重大项目带动产业升级的热潮,正在席卷冶金、机械加工、装备制造业等江油优势产业。
恢复重建不是原样照搬、简单复制。江油市积极开展恢复重建大招商,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推介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400多个,其中上千万元的项目120多个。在产业、融资等方面制定差异化的区域优惠政策,并大力打造工业集中区。
江油工业园区主要承接机械工业项目,已有10余家企业与江油达成合作意向。园区还特辟一处建立江油·河南工业园,3年内产值目标直指300亿元。
效能建设助力项目数量不断刷新
“如果不是江油市大力支持,我们今年肯定开不了工。”龙凤水电站的张静中很感激。为推动这一重大项目早日开工,江油市开了不下20次的协调会。
协调会只是一个缩影。为使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江油市严格实行全程代理制、责任制、问责制、督察制。每个部门都要签项目“军令状”,完成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还不定期地对重大项目实施跟踪督察。推出 “启动项目申报绿色通道”、“项目分解包干、专人跟踪服务”、“抓大不放小、建立激励机制”、“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等举措。
在项目带动战略的指挥棒下,江油市正不断刷新项目数量,截至目前,已有37个投资达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开工建设,年内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
江油市经济商务局局长何思文告诉记者,照这样的发展形势,江油明年上半年就有望初步恢复到震前水平。(李旭 李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