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记者从贵州省政府知识产权办了解到,贵州建立省政府知识产权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机制,为统筹协调全省综合性知识产权执法和管理及涉外重大知识产权案件联合执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建立落实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年度公布制度,省知识产权办协调各相关部门,已经连续5年向社会公布贵州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建立年度发布制度,每年例行向社会公布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让社会各界更加了解贵州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和采取的措施;其次是牵头制定贵州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及年度推进计划,在2006年,省知识产权办牵头协调各知识产权职能部门起草《贵州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6年——2015年)》,提出贵州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总目标,制定技术知识产权、品牌知识产权和作品知识产权的分类目标和6个重点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并分别从知识产权法规规章和政策体系建设、市场主体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知识产权对外合作交流和战略实施保障等7个方面明确了任务和措施,对贵州优化创新环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作用,为实施贵州“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并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参加历届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论坛暨合作联席会议,完成多项软课题研究项目。
在建立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沟通机制过程中,2005年3月,省政府知识产权办公会议通过《贵州省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沟通机制》方案,主要负责受理、处理、协调、督办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案件、纠纷或投诉。2006年,省知识产权办组织开展贵州传统知识产权的保护立法调研,起草《贵州省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初稿),立法调研报告和《贵州省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初稿)在国内率先开展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建设。2007年3月,出台《贵州省地理标志保护分析报告》,制定《贵州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建议名录》,有163件产品进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建议名录,在此基础上,起草《贵州省关于开展地理标志工作的若干意见》。(记者 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