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上海百万户级"诚信库"使苏浙沪企业信用信息共享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11日   来源:解放日报

    生意场上物色诚信伙伴,有档有据可查。上海市征信管理机构日前透露,上海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已完成采集约100万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体工商户的信用基础信息,这个百万户级的“诚信库”基本实现了向所有在沪注册企业开放共享。以此为支撑,相关部门还帮助试点企业建立起信用管理制度。

    老字号的社区商业中心曹杨商城在信用风险控制上吃过大亏。他们尝试做了某知名企业的品牌代理,考虑到对方产品是名牌,就没搞什么信用调查。结果因对方不兑现承诺,造成商城重大损失。管理层事后才了解到,这家企业此前已在别处发生过类似失信行为。“如果有一条获悉供货商信用记录的快捷渠道,就好多了。”

    企业的这种实际想法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和技术支持。据市征信管理办公室介绍,上海企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通过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等几十家信息源,开发运行了企业信用信息网络自动采集系统,累计入库百万户信息。该库采用信息共享和更新机制,让企业间方便查询到对方的经营概况、法院裁决、行政处罚、媒体披露、法人信用信息等,把好“信用关”。

    这个大型信用数据库拥有多条查询渠道,企业可在全市56家备案登记的专业征信机构,得到第三方征信服务。在此基础上,市征信办等机构确定一些企业为首批试点单位,帮助其建立起自己的信用管理系统,并专门设置“信用控制管理员”,收集整理供应商有关信用信息,在供应商入户审核、中期考核、合同续签、清户退户等环节上,依据自身积累并结合第三方信用评估报告,对供应商和商品进行打分和分级管理,做到了守信者与失信者各有奖惩,优胜劣汰。

    有了外部信用信息服务支撑,加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一些制造业企业“交货后收款难”的窘境得以改善。如上海力达重工开展信用管理试点后,公司年度应收账款从5487万元降至1568万元,“负担”减轻7成多。一些科技型企业的研发资金流也更顺畅,如上海先致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的软件开发尾款回收期从40天缩至20多天,呆账、坏账风险降低。曹杨商城老总高兴地说,今年上半年在市场疲软情况下,商城销售仍同比增长10%,已上缴税收1200万元,相当于去年全年的3/4。

    据悉,上海企业“诚信库”正不断拓展应用,现已实现苏浙沪三地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可为企业提供16项信用基础信息在线查询,并有望进一步增加信息量。(记者 徐瑞哲)

 
 
 相关链接
· 奶制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联合发布质量诚信宣言
· 黑龙江加强诚信建设曝光36家典型失信企业和个人
· 广东省首次公布纳税百强企业 倡导依法诚信纳税
· 我国将依据进出口企业诚信实施产品质量分类监管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