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草案给各地试点留下了巨大的探索空间。作为改革前沿,广东医疗改革将有何作为,将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记者15日从广东省卫生厅独家获悉,广东省正在根据国家医改草案,积极准备试点方案。其中一些措施已经基本考虑成熟、近期有望实施。比如省财政每年1亿元补助欠发达地区薄弱乡镇卫生院建设、每年5000万元补助欠发达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造建设,三年内实现每所乡镇卫生院至少有3名以上本科毕业生,缓解农村看病难。
将选几家大医院试点,探索“医药分开”
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副厅长黄小玲表示,在当前深入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卫生部门的最重要任务就是要推动医疗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目前,省卫生厅正在规划《健康广东2020战略》,计划到2020年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均等化,全省基本实现卫生事业现代化,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公立医院的管理机制改革是难点。据透露,广东将选择几家大医院开展试点,取消药品加成,探索“医药分开”管理体制,逐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推行医疗服务全行业属地化管理,逐步实现管办分离。
如何实现医改草案提出的“社区首诊制”?针对社区医院“破庙没菩萨”的问题,广东计划启动欠发达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造建设,每年100所,每所补助50万元。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养,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和考核,提高服务能力。
明年农民住院可报销四成,封顶线5万元以上
“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是农民“看病难”的形象说法。据统计,全省特困群众中有33%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超四成农民有病住不起医院。
3年来广东先后使出三招:每年补贴村医1万元、乡镇卫生院“吃公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纾解农民看病难,在全国影响很大。据透露,近期还将出台三大举措:
一是每年1亿元建设乡镇卫生院,缓解看病难。到2010年前,每年100所,每所100万元补助经济欠发达地区薄弱乡镇卫生院建设。争取到2010年,乡镇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次占总服务人次的40%以上。
二是定向免费培养农村适宜卫生人才,让农民“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筹集专项补助经费,公开招募医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到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三年内实现欠发达地区每所乡镇卫生院有3名以上本科毕业生的目标。对基层单位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审、工资待遇上给予特殊优惠政策。
三是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水平,缓解看病贵。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和财政扶持资金增长机制,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巩固在95%以上,2009年人均筹资达110元以上,参合农民实际住院总补偿水平不低于40%,封顶线达到5万元以上。
2010年,民营医院占全省医疗资源15%以上
医改草案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这一政策其实不新,早在10多年前国家就鼓励兴办民营医院,试图引入“市场鲶鱼”,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力量,通过竞争促使公立医院改进管理和服务。但由于政府支持和监管的“双缺位”,绝大多数民营医院发展“先天不足、后天不良”,陷入“广告骗人”和“亏损宰人”的恶性循环。
在新医改进程中,民营医院能否“浴火重生”,引起关注。作为民营经济活跃的广东,正在制订出台促进民营医院发展意见。据透露,该意见将对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实行同等对待,在职称评比、科研、业务管理上与公立医院一视同仁,并加强行业监管。允许民营医院自主选择经营性质,对目前已定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可以申请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已确定非营利的也可自愿转为营利性医疗机构。争取到2010年,民营医院资源达到全省医疗资源的15%以上。(记者 陈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