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黑龙江打造优势主导产业人才高地 推动经济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17日   来源:黑龙江日报

    不论是石油、煤炭、化工、林业、机械、生物,还是农业、军工、建筑等方面,黑龙江都拥有大批人才。近80万各类科技专业人员中,有高级职称的近10万人,两院院士35人。正是这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创造出来难以计量的生产力和物质财富、社会财富,推动黑龙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东北农大、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到农家,在农业生产第一线面对面向农民传授技术;来自省内重点高校、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与中小企业合作,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哈工大教授针对鸡西煤矿机械低速重载齿轮材料及热处理工艺的项目问题,提供了价格性能较优越的材料和工艺,并为煤机厂的设备改造提出前瞻性的建议……

    近年来,黑龙江积极构建“人才兴安岭”,造就农业、装备、能源、石化、医药、食品等优势主导产业人才高地,这些产业的研发人才、技能人才整体实力目前在全国均位于前列。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人才、专业化农牧业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高素质文化艺术和体育专业人才以及经济区域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特色人才聚集区。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要求,黑龙江新建和调整了一批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并实行了重点资助,目前,共建立梯队278个,学科带头人303人,重点资助840万元。组建碳汇经济、生物制药等10个博士后创新团队,建立一批博士后产业园和农家科技园。

    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目前发展到60个,企业博士后提出研发项目600多项,取得发明专利500多个。建立博士后产业园、博士后农家科技园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组织“专家智力行”、“博士后立项科技行”、“海外专家龙江行”等活动。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管理网络。

    此外,黑龙江大力推进以对俄为重点的国际人才智力交流,先后与36个国家、近300个机构组织建立人才合作关系。大豆矮秆密植、马铃薯标准化栽培、大果沙棘和花楸种植等一批引智成果的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创建国内区域合作新机制,巩固与“东北三省”人才开发合作成果,建立与“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等跨地区人才交流合作。

    人才优势在各项事业发展建设中日益凸现。尽管如此,与发达省份相比,黑龙江人才仍存在总量不足、分布失衡、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入不足流失严重等问题。据了解,黑龙江公共教育投入仅占GDP的1.4%,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缺乏必要的物质保证。人才大多流失到发达地区,尤其是高层次、关键技术岗位上的骨干力量流失较多。每年考到外省院校的学生近万人,毕业回省的不足三分之一,最近几年甚至出现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科研人员集体南迁的现象。

    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把人才资源优势发挥好,为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此,省人事厅提出五大战略,将造就支撑主导产业的人才集群,按照装备、石化、能源、医药、农林、食品六大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要求,通过多种措施,集聚包括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在内的产业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培养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团队,以优秀领军人物为牵头人,组织若干高层次人才形成创新团队;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加快金融、保险等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区域经济板块特色人才密集区,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和沿边开放带,创业发展;大力加强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促进新农村人才开发的政策措施,改善农民素质结构。到2012年,全省人才总量发展到404万人以上,形成高中初人才梯次配置、各类人才相互配套,综合实力雄厚、区域分布合理、特色优势明显的北疆人才大省。 (记者王彦 贾辉)

 
 
 相关链接
· 黑龙江1-9月实现进出口总值147.7亿美元 增12.1%
· 黑龙江垦区连续5年丰收今年粮食总产将达281亿斤
· 黑龙江规定重大建设项目要建立档案 10月起施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