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打破传统防范风险的方式,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构建坚实的保护网,2008年在继续开展种植业、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将奶牛保险纳入其中。
青海省85%的地区在海拔3000米以上,三分之一多耕地分布在易受旱灾的浅山,由于气候干燥冷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多种灾害侵害威胁着农业生产,严重制约着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青海省省级财政在加大农业生产救灾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救灾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机制分散风险,提高防灾抗灾能力。2007年,青海省开展了种植业、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承保了3个县6个乡(镇)2.16万农户的农作物及日光节能温室11.3万亩,保险金额1.1亿元,保费581.9万元,其中财政补贴保费占95%,农民承担占5%。当年已决赔款金额691.8万元,已决赔付面积4.7万亩;在全省范围内承保2.61万农户(养殖场)的能繁母猪8.4万头,保险金额0.7亿元,保费416万元,其中财政补贴保费占96.9%,农民承担占3.1%。当年已决赔款金额85.5万元,已决赔付数量858头,受益农户856户次。
今年,在继续开展种植业、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青海省财政加大保费补贴资金投入,扩大开展奶牛保险。3个县(市)9个乡(镇、场)1.8万栋温室参保,全省范围10.5万头能繁母猪参保,5个县2.7万头奶牛参保。三项保险总保费1623.56万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承担保费占67.8%,州(地、市)、县财政承担占12.2%,农户或养殖户承担占20%。记者10月10日从省财政厅了解到,今年青海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拉动农民(养殖场)参保意识,让农民自己承担一部分保费,以提高农民自身对风险控制及防范的重视程度;二是将由于遭受低温冷冻造成温棚内种植农作物的损失纳入保险责任,扩大了保险范围。(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