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甘肃旱砂地“长出”新产业 生态和增收“双赢”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0月27日   来源:甘肃日报

    在撂荒多年的砂田地里栽植枣树,让旱砂地重现生机,“长出”促农增收的新产业。这是甘肃风景园林有限公司红枣研究所从甘肃省中部地区旱砂田的实际出发,自主创新的砂田栽植枣树技术所带来的新景象。近日,由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认为,旱砂地枣树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达到国内同等研究的领先水平。

    砂田是甘肃省中部地区特有的一种农田,在土地上铺压粗砂、碎石,以利土壤保墒增温。砂田虽然带来了农业增产,但最佳使用年限只有20年左右。兰州、白银现有上百万亩旱砂田,基本上是30年以上的老砂地,基本丧失了生产力,被弃种撂荒,成为“人造戈壁”。为了让这些老砂田重焕生机,甘肃风景园林有限公司枣研所大胆创新,在旱砂地试种抗寒、耐旱、耐盐碱的枣树,2003年与皋兰县林业局合作,在皋兰水阜乡涝池村结合退耕还林工程试栽枣树550亩,当年成活率在96%以上,次年大部分幼树挂果,第三年便有了产量。6年来,皋兰已发展砂田枣园5.6万亩,2007年产枣果64.8万公斤,收入194万元,实现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为给红枣产业发展提供种质资源和优质苗木,枣研所在兰州市西固区青石台大坪开发建设了500亩的红枣品种丰产示范园,引进枣树品种72个,筛选适生良种繁育推广。2007年在省扶贫办的支持下,该研究所在白银市白银区武川乡火烧沟等地,指导农民试栽旱砂枣园1500亩,成活率达95%,今年已有80%的植株开花挂果。 (记者 周丹波)

 
 
 相关链接
· 甘肃凉州区玉米种植创全国玉米大面积高产新纪录
· 甘肃文县地震房屋维修全面完成 村民将安全过冬
· 甘肃省农民工子女就近上公办学校将不收借读费
· 甘肃就业失业管理新办法将农民工纳入登记范围
· 徐守盛:全力以赴做好当前工作 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 甘肃省到08年底风力发电装机总量将达到100千瓦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