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围绕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不断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取得了效果。
一是建立农产品流通网络。从2006年开始,每年从省级财政划拨1000万元用于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目前已对全省58个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66个改造和新建项目进行了补贴。一个以批发市场为龙头、集贸市场为基础、联结城乡、沟通产销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网络在全省基本形成。
二是引导大型零售企业建立直采基地。推动零售商建立农产品直采基地,使销售商和生产者直接面对面进行交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经过积极协调,全球跨国零售巨头“家乐福”在周至县建立了猕猴桃直采基地,在洛川县建立了苹果直采基地,并签订了直采销售合同,使周至猕猴桃和洛川苹果直接进入了其在全球的大型超市。
三是举办农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组织产销面对面的直接洽谈,使生产商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使零售商充分掌握各类农产品的种类、质量、价格等情况。去年,举办了第一届农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 共有111家企业参加,当场签订产销合同1.56亿元;今年第二届产销对接会,参展企业达280家,现场签订产销合同11.9亿元。
四是建立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和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搭建农产品供销平台。据统计,全省通过信息网络平台,每年促成农产品成交额达到20多亿元,增加农民收入5亿多元。支持陕西黄马甲建立96128购物网,开通农产品频道,及时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使产销双方根据市场信息进行网上洽谈和对接。积极实施“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大力推广“96114商务信息发布热线”在全省的应用,使公众通过电话即可将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今年前10个月,通过这一热线在互联网发布信息达4028条。
五是开通农产品公路运输“绿色通道”。1998年,陕西在全国率先开通果品运输“绿色通道”,对本省自产的五种鲜果在公路运输当中免收公路通行费。此后,相继开通三条普通收费公路和全部高速公路国家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到今年底,全省收费公路共设立国家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布控点137个,果品运输网络布控点253个;开通国家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2893公里,陕西省果品“绿色通道”5797公里,全省农产品绿色通道里程占全省收费公路的83%。据统计,至今年9月累计免收通行费6.3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