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甘肃省水利厅获悉,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节水灌溉,今年干旱缺水的陇原农业用水实现了负增长。目前,全省节水灌溉普及率达62%,年节水6.6亿立方米。
甘肃省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又占总用水量的80%。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与利用效益,成为甘肃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省水利厅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级水利部门完善政策,强化措施,因地制宜推广渠道防渗、喷灌、管灌、滴灌等节水技术,相继实施了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型灌区节水改造等一批重点的节水灌溉项目,截至2008年8月底,全省累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157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56%。同时,甘肃还通过水价调节等多种节水措施,使农业用水实现了负增长。
点点滴滴的节水灌溉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省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粮食亩均增产60公斤,经济作物亩均增加产值320元。张掖市完成了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各项工作,被授予“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称号,全省43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目前也全面展开。在节水灌溉项目区,林草灌溉用水量增加了20%,林草成活率大幅提高,田、林、路、渠联合筑起了绿色屏障,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记者 宋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