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万钢在“973计划”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07日   来源:科技部网站

    973计划从1998年开始组织实施,至今已经十年。十年来,973计划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立足于国际科学前沿,组织优秀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开展创新研究,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回顾十年前,针对基础研究如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如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科技部专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深入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研究的需求,分析当代科学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并进行案例研究,在基础研究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结合这个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并于1998年开始组织实施973计划,重点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2006年,科技部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又启动了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四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并纳入973计划。

    973计划对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973计划的实施,加强了国家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部署,建立了自由探索和战略导向“双力驱动”的基础研究资助体系,完善了基础研究布局。经过十年实践,基础研究已经广泛深入到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等国家战略需求领域,通过基础研究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已成为科技界的主动行为。

    973计划十年的实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促进基础研究与国家战略需求的结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973计划的实施,调动了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家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高校和研究单位之间的强强联合,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促进了科技界和产业界的大力协作,促进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从而实现了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优势集成,解决了大批关键科学问题,推动了我国的农业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和环境技术的发展。

    十年来,广大科学家紧密围绕国家目标,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创新研究,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批重大科学问题,特别是在油气勘探开发、化工、钢铁、铝材、聚合物材料、水泥等方面解决了一批行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在重大疾病防治及创新药物研究、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预测等战略需求领域取得一批重要创新成果,一些成果已经体现出重大应用价值。如化学复合驱采油经大庆油田工业化试验表明可提高采收率19%以上;发展了天然气高效成藏的定量评价新方法及新指标,首次对我国天然气高效资源总量和分布做了评价;提出碳酸盐岩作为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为0.5%,为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资源评价与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发展了重油梯级分离转化利用的新方法;高强度钢研究推动了钢铁行业产品更新换代;水硬铝石型矿反浮选理论和技术的建立,将使我国铝资源的经济利用保证年限由10年提高到60年;聚烯烃材料双轴拉伸流动稳定性理论的应用,提升了中国石化行业聚烯烃产品的竞争力;通过发病机制研究,使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成为第一个可治愈的成人白血病;发现一批针对重大疾病的先导化合物和候选新药;建立了中新生代和晚古生代大陆成矿理论,发展了多项找矿预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建立了区域环境系统集成模式,为干旱化趋势预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气候变化系列研究成果为我国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及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973计划取得的原始创新成果,将引领行业、企业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促进产业升级,为解决能源、资源、环境等瓶颈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奠定重要的科学基础。

    二、推动基础研究快速发展,显著提升我国科学研究水平

    973计划组织实施的十年,也是我国基础研究快速发展的十年,在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下,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国际影响日益加大。

    我国各主要学科领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根据SCI数据库资料,1997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SCI论文仅1.7万篇,2006年达到8万多篇,跃升至世界第二科学技术的方阵,与英、德、日等国相当;同时,高质量论文数量也显著增加,并在近年频频出现在《自然》、《科学》和各学科领域的权威学术刊物上。文献计量学分析表明,我国各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全面提升,其中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影响力尤为突出。

    我国科学家群体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也逐渐提升。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当选为欧美国家的院士,或在国际学术机构担任重要的职务。仅2006到2007年,我国(大陆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就有12位科学家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院士,10人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2人当选美、欧等国的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9人当选国际重要学会、协会的主席,14人被推选为国际重要学术杂志的主编或副主编。

    若干重要领域和研究方向水平显著提升。非线性光学晶体、数学机械化、辛几何算法、创造新物质的分子工程学、古生物学等方面保持我国特色和优势,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纳米科学、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发展迅速。例如,我国纳米科学2006年和2007年发表SCI论文数已经居世界第1位,尤其是纳米材料研究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量子信息方面,首次实现了五粒子纠缠态的制备与操纵,成功设计了具有很高的单向传输稳定性的量子密钥分配方案,实现了150公里的室内量子密钥分配,最近又刚刚完成量子中继器实验,这些成果可望应用于高效、安全的量子通信;生命科学领域中脑科学、蛋白质科学、基因组学、免疫学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2005—2007年我国科学家在生命科学最有影响的学术杂志《细胞》上发表11篇重要论文,彰显出我国生命科学水平显著提升。

    三、凝聚众多国内外优秀人才,形成我国基础研究骨干团队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973计划始终把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作为重要任务。十年实践表明,973计划在凝聚培养优秀中青年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造就基础研究骨干团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973计划组织实施中,中青年科研人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承担973计划的近3万人队伍中,45岁以下的占78%,项目首席科学家中45岁以下的占44%,课题负责人中45岁以下的占59%。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大力支持和培养下,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人才通过承担973计划取得了突出成就,不仅在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而且战略思维和把握学术方向的能力上不断增强,逐渐成长为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973计划作为基础研究计划具有开放性,凝聚了大批海外归国的优秀研究人员,其中包括一批国际知名的华裔科学家,如脑与神经科学领域的蒲慕明教授、材料科学领域的韩志超教授、信息科学领域的姚期智教授等。他们的加盟,不仅大大提升了973计划的研究水平,还为海外学者以多种形式参与祖国的建设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也为世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973计划造就了一批跨部门、跨单位的强强联合的优秀团队,他们处于科学发展的前沿,了解本领域的发展态势,视野开阔、思路敏捷,具有合理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这批优秀团队将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坚持管理创新,探索面向国家目标的基础研究计划管理模式

    基础研究与国家需求的结合是一个新的课题,在世界上的例子也不多,既要引导科学家围绕着国家目标服务,又要营造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自由探索。经过十年的发展完善,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973计划组织实施和管理模式。

    973计划充分发挥专家在咨询和决策方面的作用,从战略规划、年度指南制定到项目立项,都要充分尊重专家的意见,保证了973计划实施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正性,在科技界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在这里,我们特别要感谢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组长周光召先生及历届专家顾问组专家、历届领域专家咨询组专家,他们为973计划倾注了大量心血,保证了我国战略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布局、重点任务的强化部署和计划的组织实施。

    973计划立足“重大”(国家目标)和“基础”(科学前沿)的结合,坚持“择需、择重、择优”和“公平、公正、公开”的组织实施理念,建立了全流程的组织管理办法和规范,设立了项目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完善了保密制度和回避制度,实行了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结合的机制。这些措施,使计划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有法可依,得到科技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

    973计划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建立了“2(年)+3(年)”的中期评估管理模式,在项目执行中期对项目目标、方案及队伍等进行调整,对“工作状态”和“研究前景”进行评估,鼓励项目潜心研究,攻克难关;在项目结题时,对不同类型项目实行分类评价,大多数结题验收为优秀的项目在确立新的研究目标后,得到了滚动支持,保证了重要领域的持续发展和骨干研究团队的相对稳定。

    我们很高兴的看到,通过国家的持续稳定支持,我国基础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今世界知识和科学的竞争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突出问题,基础研究面临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973计划下一步的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战略任务,着力解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现重点突破,推动我国基础研究新的更大的发展,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

    1.深入开展战略研究,加强973计划战略性和前瞻性部署

    973计划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切实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一方面,要坚持973计划的战略目标和定位,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战略研究,谋划973计划新的发展方向,对973计划进行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部署。而另一方面,要创新组织实施模式,加强对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重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的部署,通过专项、项目集群等方式组织实施,加强数据共享,实现优势集成,提升创新能力,力争在解决重大瓶颈、难点问题上有新的突破。

    2.强化支持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力争实现重点跨越

    实施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我国加强原始性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对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占据未来科学技术制高点有重要意义。2006年,科技部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启动了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四个重大科学研究的计划,部署了一批重大项目。下一阶段,要继续按照“顶层设计,统筹安排,优势集成,动态调整”的原则组织实施好四大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同时,针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凝炼新的重大科学目标并进行重点部署。通过对科学计划和专项的支持,力争在若干领域实现重点跨越,显著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3.加强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统筹项目、人才和基地建设

    973计划要继续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不断吸引国际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参与973计划。要大力支持优秀创新研究团队,为中青年优秀人才开拓视野、开展高水平研究工作和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创造条件,造就一批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国际科技舞台上展示中国科学家的风采。

    要以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统筹项目、人才和基地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在973计划的组织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8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承担973计划项目任务。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这些基地的作用,充分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同时,以承担973计划项目为契机,通过项目的支持,提升基地的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和建设更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了全党全民的认识,创新的欲望和针对创新活动的投入都在不断增加。科技部通过省部会商、部际行动计划、创新企业联盟等机制,把国家目标同地方、行业、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中央财政投入的引导性明显增强,全社会投入幅增长,为进一步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对引领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一步,科技部将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工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还要加强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的协调衔接工作。目前,科技部已经启动了“十二五”规划的战略调研工作,希望广大专家和科技工作者能够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为我国基础研究的快速、持久、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链接
· 万钢会见香港大学校长就科研合作等问题交换意见
· 万钢在南京等地对风电等高新技术产业进行考察
· 万钢调研时要求:重大专项和平台以共建形式推广
· 万钢率领中国政府科技代表团于15日至19日访俄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