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部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执行副主席周生贤12日在国合会2008年年会上发表了题为“推广绿色奥运成果让中国人民拥有更多的蓝天白云”的特别演讲。他说,要认真总结推广北京绿色奥运的成果,全方位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发展动力、发展格局和发展要素的协调性,尽快形成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和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
周生贤说,空气是重要的环境要素之一,人的健康离不开洁净的空气。大气污染对人类社会的伤害,早已成为现代文明进程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在震惊世界的八大环境公害事件中,有5件源于大气污染。反思过去,把握当前,是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不久前圆满闭幕的北京奥运会的环境质量保障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案例。北京奥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中国环境与发展的突出矛盾都集中折射在这一史无前例的工程之中。为解决北京空气污染,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从1998年开始,连续实施了14个阶段、200多项大气污染控制措施,投入1000多亿元资金打造绿色奥运。国务院于2006年批准成立了由北京市政府和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牵头,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和山东5省(区、市)参加的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协调小组,专题调研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形势和任务,编制了《第29届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环保部门与6省(区、市)抓紧落实保障措施,开展联防联控,6省(区、市)在奥运会前建成并投运燃煤机组重点脱硫项目装机容量达2600多万千瓦,完成了一大批工业重点治污项目,淘汰、搬迁了一批落后产能及工艺。经过不懈努力,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不断得到改善,2007年北京有246个蓝天,比1998年仅有100个蓝天整整多出了146个。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为100%,达到世界发达城市水平,为近10年来最好状况。同时,各协办城市空气质量也基本达标,全面兑现了绿色奥运环境质量承诺。
周生贤表示,北京绿色奥运的成功举办充分说明,增强发展协调性对于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结推广绿色奥运的成果,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要全方位地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发展动力、发展格局和发展要素的协调性,尽快形成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和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体地说:
第一,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的协调性,要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入手,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环境执法,构建全方位的污染防控体系,促进速度、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第二,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的协调性,要积极扶持环保产业发展。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要把发展环保产业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重改善环境民生。同时,抓住绿色奥运理念深入千家万户的机遇,促进节能环保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拉动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第三,进一步增强发展格局的协调性,要全面推进城乡和区域环境保护。中国城市、农村和区域之间的环境保护长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必须统筹考虑城乡和区域的环境与发展,进一步推广北京奥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的区域污染联防联控经验,研究制定区域环境管理政策,加快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步伐。将农村环境保护摆上与城市环境保护同等重要的地位,坚持城乡环境保护协同推进,促进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第四,进一步增强发展要素的协调性,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让生态文明之花在每一个有觉悟的中国公民心中绽放。
周生贤最后表示,人类文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世界各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国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情况下,各国更应该用相互联系的眼光看待环境问题,牢固树立帮助别人就是保护自己的意识,携手开展更加务实的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周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