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北京市卫生局举行的媒体见面会透露,自1978年开始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以来,北京市已建成500余家预防免疫门诊,有数千名预防保健人员为群众提供接种服务。免疫规划已从改革开放之初仅面向学龄前儿童扩展到面向更广大人群,免疫规划覆盖了16种传染病,成为全国免疫覆盖传染病病种最多的地区。
据北京市卫生局疾控处处长赵涛介绍,2006年9月,北京市率先在全国将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列入儿童免疫规划,其后又在全国率先将甲肝列入儿童免疫规划。根据水痘发病情况,北京市还将水痘预防接种纳入了免疫规划,比国家免疫规划15种疫苗增加了一种。2003年以来,北京市连年组织为外来务工人员接种麻疹和流脑疫苗,并从2006年起实施疫苗与接种全部免费。在局部省份出现C群流脑流行后,北京市又在全国率先将A+C群流脑疫苗纳入预防接种。从2007年开始,北京市又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对老年人和中小学生减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工作。截至11月10日,2008年北京市已有68万名中小学生和84万名老人享受到这一服务。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所长吴疆表示,北京市从1989年开始在新生儿中逐步开展乙肝疫苗接种,1992年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起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施免费接种。目前,北京市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从1992年的5.76%下降到3.02%,1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已从1992年的2.78%下降到0.43%。由此推算,避免了45万人感染乙肝病毒,避免了11万人罹患乙肝,减少医疗花费1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