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从改善和保障民生出发,积极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08年,黑龙江省通过多种方式共解决92.5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总投资额达46691万元,完成了年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作任务,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也使大批乡镇企业由水而生、因水而活,迅速发展壮大。
由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饮水工程不完善,在黑龙江省广大农村,相当一部分农村群众喝不上安全水,解决饮水安全的任务仍相当繁重。近年来,黑龙江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饮水安全问题摆上突出位置,着力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农民群众的饮水困难和水质不合格、自来水管网入户率低等问题。这些饮水工程的建成,为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村,尤其是贫水区和病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也使大批乡镇企业由水而生、因水而活,迅速发展壮大。过去许多地方因饮水困难而不得不占用大量的人力、畜力挑水和拉水,严重影响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农村饮水困难解决之后,不仅使更多的劳动力得以解放,走外出打工致富之路,而且还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有许多地方,由于水源有了保证,纷纷围井建成了经济区,发展庭院经济,发展养牛、养羊业,以及各类作坊和小型加工厂等。
今年,黑龙江省相关部门强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已新解决92.5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根据计划,黑龙江省将哈尔滨、大庆、绥化、牡丹江、齐齐哈尔5地市确定为今年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重点地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这些地区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为了解决集中连片的问题,绥化市北林区则采取了“一井带多屯、多屯连大网”的方法,对工程资金捆绑使用,在一个村或几个村屯聚集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实施大管网工程,以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建设覆盖万人的饮水工程大网。这种集中连片的做法不仅提高了供水保证率和供水质量,还有效降低了成本,避免了农村一屯一井带来的高成本低效率现象。(贾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