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上午,第三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出席会议并致辞,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向大会发来贺信,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宋南平向大会致辞。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秦大河主持会议。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沈晓农代表中国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学会作了题为《发挥公共气象服务的引领作用 推进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科学发展》的工作报告。
郑国光在大会上致辞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广大气象科普工作者始终坚持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增强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升全民气象科技素养、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意识,认真做好各项气象科普工作,积极开展各类气象科普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效益。
郑国光强调,气象事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气象科普是气象科技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纽带,也是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实现气象服务更大效益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气象事业是一项越来越重要的科技型事业,开展气象科普工作是做好各项气象工作,搞好各项气象服务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理念的重要支撑,是不断践行“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气象服务理念的重要举措;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是广大气象工作者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的中心任务,要将防御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等科技知识纳入国民教育,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纳入全社会科普活动;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的出发点,全国广大气象科普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领域的合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认真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推动新时期科普工作更加融入社会、融入百姓生活、融入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发挥科普工作更大的作用和效益;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气象科普工作,全国各级气象部门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推动新时期气象事业科学发展和气象科技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加强对气象科普工作的领导,重视发挥气象科普在各项气象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完善有利于气象科普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大气象科普工作的投入,努力把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沈晓农在报告中说,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公共气象服务需求,努力创新气象科普的工作形式、内容、手段、运行机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气象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增强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安全福祉、提升全社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水平做出新的贡献。主要任务是着力加强防灾减灾的气象科普工作、着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普工作、着力加强针对“三农”的气象科普工作、着力提高公众的气象科普素质、着力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
沈晓农强调,做好新时期气象科普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气象科普运行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气象科普工作;加强业务系统建设,提高气象科普工作质量;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增强气象科普工作活力。
会上,郑国光与秦大河向“农家书屋”和“安徽凤阳小岗村”赠送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系列丛书》。
大会宣读了48个全国气象科普工作先进集体、42个全国气象科普先进工作者名单以及32个第二批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名单。(吴越 吴家翔)
全国气象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名单(48个)
北京市气象局
北京气象学会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
中国气象报社科教部
气象出版社
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61741部队气象中心
天津市滨海新区气象预警中心
河北省防雷中心
山西省气象影视中心
山西省临汾市气象学会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气象学会
辽宁省气象学会秘书处
吉林省气象学会
黑龙江省气象学会
上海浦东新区气象局
江苏省气象台
江苏省气象学会
江苏省盐城市气象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处
浙江省德清县气象局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安徽省铜陵市气象局
福建省气象台
江西省雷电监测预警与防护技术中心
山东省菏泽市气象局
河南省濮阳市气象局
湖北省武汉中心气象台
湖南省气象学会秘书处
广东省气象学会秘书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学会
海南省琼海市气象局
重庆市防雷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四川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
贵州省气象学会
云南省普洱市气象局
西藏自治区气象学会
陕西省防雷中心
甘肃省兰州中心气象台
青海省气象学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学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
青岛市气象学会
宁波市气象学会
厦门青少年天文气象馆
深圳市气象台
全国气象科普先进工作者名单(42名)
陆 晨 北京气象学会
罗 勇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
吴晓鹏 气象出版社
李 庆 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
李如彬 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
董兆俊 61741部队海洋环境中心
周 慧 天津市气象局
魏文秀 河北省影视中心
李国英 山西省气象局
刘 彦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气象学会
孙力威 辽宁省气象学会秘书处
刘秀花 吉林省气象学会
那荣波 黑龙江省气象学会
袁志康 上海市宝山区气象局
余志豪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方 珂 江苏省气象影视中心
季润生 江苏省扬州市气象局
彭海燕 江苏省气象学会秘书处
张 晖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赵虎炯 浙江省舟山市气象学会
朱献献 安徽省气象学会
周榕贞 福建省气象学会
杜筱玲 江西省气象台
郭建民 山东省菏泽市气象局
张海峰 河南省气象局
丁建武 湖北省气象学会
仇财兴 湖南省气象学会秘书处
徐建平 广东省气象学会秘书处
李耀先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学会
符大良 海南省气象局法规处
王裕文 重庆市气象学会秘书处
赵广忠 四川省气象局
薛 勤 四川农经网信息部
范元品 贵州省黔西南州气象局
王建彬 云南省气象学会
黄德学 西藏自治区气象学会山南分会
任建芳 陕西省防雷中心
王延鸿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宁新红 青海省气象学会秘书处
张玉林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学会
郭家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学会
李光亮 大连市气象局
第二批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名单(32个)
河北省气象台
山西省临汾市气象局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气象科普馆
辽宁省沈阳市气象局
吉林省气象科普馆
上海浦东气象科普馆
江苏省盐城市气象台
江苏省连云港市花果山气象科普馆
浙江省德清县气象科普馆
合肥气象科技园
福建省龙岩市气象台
福建省漳平市气象局
江西省庐山气象局
山东聊城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湖北省襄樊市气象台
广东省中山市气象科普馆
广东省阳江市气象局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气象局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探测重点实验室
贵阳气象科技馆
云南省大理州气象局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气象局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山气象科技园
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
青海省西宁市气象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气象局
大连市气象台
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小学生科技中心
宁波市气象科普中心
深圳市气象台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气象科普教育实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