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四川灾后农房重建贷款需求成为金融机构的新商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19日   来源:四川省人民政府

    冬季来临,争取让更多受灾群众住进永久性住房,已成为政府的重要目标。同时,地方政府的鼓励性政策、中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四川金融机构创造新的商机。

    银行贷款 农房重建大提速

    截至10月31日,四川51个(极)重灾县、市、区正式向金融机构提出农房重建贷款申请的农户数为11.62万户,申请金额30.58亿元;金融机构已授信户数为10.85万户,满足率为93.36%;授信金额共25.87亿元,满足率为84.60%;已在金融机构贷款的农户数为6.99万户,占申请户数的60.09%,贷款余额15.13亿元,占申请贷款金额的49.51%。

    在已加盟其中的金融机构中,农村信用社共发放农房重建贷款6.93万户,累计投放农房重建贷款14.87亿元;农行在北川对388户发放了1824万元农房重建贷款;绵阳市商业银行在绵阳涪城区对80户农户发放了850万元农房重建贷款。

    紧跟其后,农行四川省分行最近又将试点范围由北川扩大到都江堰、什邡、绵竹和江油。邮政储蓄银行也及时就地震后金融需求等情况向总行进行了专题报告,就农房重建贷款向总行进行专题请示,正抓紧设计上报农房重建信贷产品方案。

    正向激励 财政资金兜风险

    11月5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地震灾区农村居民住房重建的意见》,明确指出,灾区地方政府可根据自身财力,结合运用部分对口援建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建立对农房重建贷款的贴息机制;积极探索根据贷款额度和还款时间建立差别贴息机制,或者累积计算贴息数额,在最终还款时一次性抵减本金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户合理负债,按时还款。

    该《意见》还要求,灾区特别是极重灾区地方政府加大协调力度,运用对口援建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作为农房重建贷款担保公司的资本金。对担保基金担保的农房重建贷款形成的贷款损失,包括贷款本金和利息,可按适当比例由金融机构与担保基金分别承担。

    前一条,保住金融机构农房重建贷款利息。后一条,解除金融机构贷款本金风险。财政正向激励,为农房重建贷款彻底解除后顾之忧,金融机构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自身的资本利润率也得以保证。

    213亿需求 金融机构新商机

    据了解,目前四川灾后农村住房重建贷款需求约289亿元,涉及农户153万户,符合条件的有效需求约213亿元,涉及110万户。专业人士预测,213亿元有效需求将成为四川金融机构的新商机。把握先机者,也将率先抢占商机。原因有二:一是有了上述地方财政正向激励政策,金融机构贷款基本不会受损;二是中央实施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意味贷款量将大大增加。

    既然无多大风险,农民们又将住房放在第一位,在还款能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农房重建贷款成为金融机构追逐的新业。  

 
 
 相关链接
· 四川:震后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政策优惠促循环经济
· 四川地震灾后首个村卫生站建成并于18日投入使用
· 温家宝四川灾区考察:抓住有利时机 加快重建步伐
· 张海涛11日听取四川广电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 四川已向地震灾区农户发放住房重建贷款19亿余元
· 三季度四川社会服务行业形势和生产经营双双向好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