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化国际金融危机为发展契机 吉林省积极应对挑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20日   来源:吉林日报

    国际金融危机对吉林省经济运行产生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吉林省积极采取“用好、用活”国家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工业运行协调,加快金融改革步伐等多种措施从容应对,全力保持经济整体运行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吉林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截至10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6%,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9%,外贸出口总额增长45.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8.2%。经济发展势头虽然喜人,但全省上下对可能发生的困难保持足够的清醒认识,咬定“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的目标不放松,千方百计保增长。

    着眼抢抓机遇,继续加大投资拉动力度,是吉林省主攻的重点方向。日前,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十项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这是吉林省加快项目建设的一次机遇。省委、省政府积极谋划,确定实施八大工程,成立10个推进组,在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电力、生态环保、城市公共设施和民生工程上加大投资建设力度。

    哈大铁路专线、长吉城际铁路和城市廉租房等工程,都打破了以往冬季停工的常规做法,抢工期,赶进度。农业方面,吉林省继续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发展步伐,抓好一批带动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吉林省粮食总产量突破历史最高水平,达570亿斤,同比增长16%。总投资260亿元的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奋战正酣。包括水利、土地整理、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等10大工程、29个重大项目,撑起了吉林农业现代化的一片蓝天。目前部分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建设。工业方面,吉林省进一步加快推进结构升级步伐,积极发展壮大支柱特色产业。加快了建设汽车、轨道客车、精细化工、农产品加工、现代中药等新兴产业基地步伐,努力提高工业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小企业调整发展策略。外贸出口下降、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环保成本加大、人民币大幅升值,“五虎”同时下山,中小企业难以招架。目前,美国金融危机还没见底,给全球经济带来很大风险,给我国绝大多数加工贸易型中小企业增添“寒意”。

    最近,一家生产测控设备的中型企业正在加紧联系,为铁道部生产铁路安全检测智能化系列产品。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原来是生产机床测控产品的,近段时期机电行业不景气。听说国家要投资两万亿元搞铁路建设,我们看准这个机会,转型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该公司的做法,可以说是吉林省民营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缩影。

    目前,吉林省中小企业达7.7万户,其中,亿元以上民营工业企业334户,出口加工型企业占5%。据调查,9月份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吉林省部分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着“订单缩水”、“资金难以回笼”、“融资难”、“劳动力成本高”等困难,经济效益出现一定程度下滑。调查也发现,吉林省民企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调整发展策略,迎战金融风暴。

    调整转型是吉林省民企抵御金融风暴的有效方法。很多企业“出口转内销”,依靠科技创新,淘汰落后工艺,拓展新兴市场,使企业“安全过冬”。最近,长春新产业光电公司总经理王虎冰,几乎每天都与企业的研发人员商谈“激光打标系统”、“激光电视专用光源”等多种产品,目前这些产品已经进入产业化关键阶段。王虎冰说:“企业要长远发展,关键在于技术创新。我们企业有规划,通过上市、融资,不断占领市场,扩大企业规模,全力保证目前企业在国际国内的明显优势和占有率。由于今年已转向开发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品,因此产业化市场前景比较广阔,目前已成功存储了10多项自主创新的新产品、新项目。”

    今年以来,各电子生产企业通过与国际国内行业骨干企业、大中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使产业升级,吸收技术成果,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条,发挥政府补贴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银行贴息贷款,推动产品升级,加快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

    有人把这次源于美国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形容为“经济的冬天”。那么,如何让我们的企业“安全过冬”?如何让我们的企业在“冬天”里茁壮成长?为此,记者访问了一些专家。他们建议,针对目前情况,要采取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继续强化工业生产组织、努力推动建成项目投产、推动经营方式转变等多项务实措施加以应对,特别是要加大工业现场组织的协调力度。省经济委员会主任姜有为说,为强化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关部门积极帮助企业“联手”银行,解决资金紧张、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九、十月份连续举行了4场专题银企对接,共有100多户企业参加,一共有30多户企业形成了接近15亿元的贷款意向。推动产需衔接,取得了一定效果,有力推动了企业扩大市场。在强化经济运行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缓解资金紧张矛盾,促进企业转变经营方式等4个方面,采取了16条措施,推动工业经济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省中小企业局着眼于资本金的放大效应,大力发展担保业,积极与业绩突出的当地政府进行协调,鼓励当地财政继续为担保机构注入资金。省中小企业局为中小企业与大专院校合作搭建公共技术平台,投入350万元。这次金融危机对于吉林省中小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提升质量、调整结构的过程。

    围绕汽车零部件、现代中药、生物制药、长白山矿泉水资源开发、光电子一体化产业发展,吉林省搭建了10个具有技术创新、技术转让、技术交流、技术合作等功能的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服务链”。目前,10个平台年服务企业2000户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搭建,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转向了“专、精、特、新”的发展方向,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了一批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整的中小企业群体。

    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对GDP的直接贡献率约为2%-3%左右。为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力,科技部门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辅助专项计划》,重点实施7个重大科技专项和10个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同时,设立专项资金,筛选出50个左右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好、能形成规模效应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促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记者 毕玮琳)

 
 
 相关链接
· 金融危机波及实体经济 湖北表示力保工业不下滑
· 山西通过“银企合作”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
· 香港特区政府陆续推出一系列措施应对金融危机
· 旅游局:我国将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
· 皖苏赣22市加强劳动保障协作应对金融危机影响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